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以北京话为主。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的由来和发源地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摹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相声的流派
相声现在主要有两大流派发展较好,马派和候派,马派的创始人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先生,马派相声善于刻画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马三立出生于天津市,相声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逗你玩》、《卖挂票》、《吃元宵》等等,马三立先生是中国已故的著名相声泰斗。马派代表人物有马三立、马志明等等。
侯派相声有侯宝林先生,侯宝林是一位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相声大师。他的相声语言清新、流畅,格调高雅。是相声中的“阳春白雪”。台风潇洒、漂亮。侯式相声的特点“以唱功见长”。这和他童年学过京剧有很大的关系。代表人物有侯宝林、马季、师胜杰、侯耀文、郭德纲等。侯派相声作品有《戏剧杂谈》《醉酒》《关公战秦琼》《婚姻与迷信》《夜行记》等。
如今相声的发展‘后继有人,弘扬文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欣赏水平不断的提高,娱乐生活选择的多样化,相声确实进入了一段发展的停滞期,侯派弟子郭德纲年创办了德云社,并于年起,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