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不少的小巷子。提到巷子,不得不先说说夫子庙南的乌衣巷。
乌衣巷在南京夫子庙景区,走过朱雀桥,跨过秦淮河,就可以找到这个幽静狭小的巷子。
这个巷子历史悠久。三国时期,乌衣巷是东吴戍守部队的营房所在地。据志书记载,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结盟后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当年七月,孙权将都城由武昌迁往南京,取“建功立业”之意,将秣陵改为建业。孙权是史上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的皇帝。孙权的士兵们都身穿黑衣,因此,驻军之地就被称作乌衣营,后来改称“乌衣巷”。
而“乌衣巷”之名的另一种说法,则和东晋时期王、谢两家在此居住有关。东晋建武元年(年),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第二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南京。当时的大臣王导就住在这里,他辅佐皇帝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乌衣巷后来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因两族的子弟都喜欢穿黑色衣着以彰显他们的尊贵身份,因此得名“乌衣巷”。这种说法在南京民间广为流传。从这里,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走进乌衣巷,雪白的墙壁、朱红的门窗檐楣、青黑的黛瓦,颇具古巷子的味道。漫步在巷子里,似乎也能感受到乌衣巷当年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繁华。进到巷口一转,就可以看见雪白的高墙上有“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然后就可以看到一所朱门大府,这个清幽的小庭院便是王谢堂府了。重修后的王谢古居,分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移步在此,让人不禁想起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句子。走出王谢古居,白墙绿竹、青石小路,让人又不觉闲情和惬意。
往事如烟,盛景如梦。“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语言含蓄,描述了耐人寻味的秦淮河边,朱雀桥、乌衣巷、王谢两家的旧时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