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古城,遍地都是古迹,市区里一座寻常的小公园,也许在历史上就曾经辉煌显赫过。东水关距离市中心的夫子庙不远,不过几百米的距离,却非常低调,几乎没有游客知道。
明朝在修建南京城的城墙时,因为南方城市河道多,水要流进城里,所以要修建水城门,东水关就是明朝时两座水关之一,另外一座叫西水关。这里依然保留着古城墙,只有当地人来这里游玩。
东水关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秦淮河。秦淮河见证了南京千年的历史沧桑,而东水关的作用,就是控制秦淮河的水流入南京城,所以东水关是十里秦淮的源头。
东水关的历史颇为悠久,最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定都南京的时候,就在这里挖水渠引水入城。东水关正式建成水关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扩建南京城,顺便建成了东水关。
到了明朝,朱元璋重建南京城的城墙,在原东水关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在东水关建起了水闸,便于更加精确地调节秦淮河水位,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
东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
在东水关的基础上,改建成了公园,免费开放,不过外地游客并不知道,都去了夫子庙看热闹,这座公园非常清净。登上古城墙看斑痕累累的青砖,每一块青砖都充满着故事。
这里也可以进入南京古城墙,不过就要购票了。南京的古城墙并非完整的一圈,而是不连续的一段一段开放。
城门之上是一个平台,这里原先应该有一座城楼的,还保留着高低不平的建筑痕迹,现在成了当地人锻炼的场所。
仔细看这些青砖,上边还写着许多字,原来这是明朝朱元璋修建城墙时发明的质量追溯系统,把制造墙砖的负责人名字写上去,哪块砖坏掉了就找谁负责,这一招还真管用,多年过去了城墙依然坚固。
深秋初冬季节,城墙边也是无边美景,树叶变红变黄,让人目不暇接。
沿着城墙一直走,可以到武定门,当然一直走也能到夫子庙,那里一年四季游客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