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老西安都知道这么一个地方:西仓。在清明时期因官府粮仓设于此地而得名,而真正在西安人民心中的西仓是后来渐渐形成的花鸟集市,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也不仅仅是一个集市,他更是老西安人的一个不可改变的习惯,然而如今西仓的存在与否也成为一个争议问题。
如今,西仓集市仍延续着旧时的热闹,并保持着每逢周四、周日开市的传统。每逢开市,各类人们都从西安的东西南北奔赴于此“逛档子”(不少人习惯把到西仓逛鸟市称为“逛档子”,但是大家却说不清“逛档子”这个特色叫法的由来。)我爷和我爸也是其中的一员。
说到“逛档子”,我在年轻人中也算是半个行家,因为我逛档子的历史要追溯到很多年前了:我拽着爷爷的衣服,睁大眼睛看着身边新奇的一切,小鸟和小鱼在斑驳的阳光里期待新的主人…这也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直到现在,还可以见到很多孩子被大人领着来到这里,不知道他们是否也会有一场新奇的“探险”呢?
相比于现代城市里的冰冷、迅速,在西仓里,老陕们仿佛找到了可以宣泄自己真正性情的地方。只要你提着鸟哪怕仅仅是坐在一旁看看你都不会愁和别人搭不上话。热情的老陕们总会主动寒暄:
“这鸟刚买的吧?”
“是啊,就在前面,窝子鸟!”(窝子鸟:未长成的小鸟)
“呀!你这鸟不错啊!”
这就是在西仓每天都会发生的对话。
除了小动物,我最爱看的就是西仓的手艺人们的绝活。做鸟笼、编手钏、雕根雕…每次去我都喜欢静静的看着他们完成手中的作品,仿佛在他们双手的动作中,我被带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那里没有汽车,没有高楼,只有古城慵懒的午后。
在历史的长河里,很多东西都会注定被取代。西仓可能也会逃不过此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因为卫生、交通等问题要求取缔西仓。可能他真的有很多不足,但能不能去帮这个已经年纪近百的老街去改变他的问题,而不是让他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
无独有偶,除了西仓,还有很多已经消失在我们视野里的老市场。
南京的夫子庙花鸟市场已经关闭,热爱养鸟的廖大爷在市场开放的最后一天,在拥挤的人群里踮起脚找着他的老伙伴想要约定以后一起遛鸟的地方。不少市民惋惜,这个南京历史最悠久的花鸟虫鱼市场,最终也撤离了主城区。“夫子庙,又少了几分老城南的韵味。”
成都东郊的花鸟市场也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个花鸟市场附近老厂区较多,附近的一些老人经常过来转转。居民张大爷提着鸟笼子,不舍地说这儿都是二十多年的老市场了,大家都习惯这儿,搬‘家’之后就不方便了…
已经有太多的城市失去了可以给城市里的人们一个可以放慢脚步的地方,请给老一辈人一个能继续延续几十年习惯的地方,请给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了解他的机会,请别让年幼的孩子未曾见过就成回忆。
文章、照片:欧亚兔子
————欧亚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