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朋友问:到南京来玩什么?瞬间跳出你口中的,夫子庙可能是其中之一,但说完了又觉得肾虚,不就是旅游大市场吗?逛了一大圈,满眼都是卖衣服、卖雨花石的、卖臭豆腐的,到处人头攒动。
可寻寻觅觅,俊朗秀丽、气质内涵,拿着放大镜也没发现;奇峰峭壁、曲径通幽,踏破铁鞋也找不到。似乎只有“盛名”在空中飘扬,到了实地才感慨“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份骄傲在嘴边,一份失望在心头。
其实,在南京这座古都,夫子庙是个满腹经纶、首屈一指的大学者。
夫子庙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对天发誓:一定要把这个小孩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他们一颗望子成龙的心被精明的商人钻了“空子”,产生了“考试经济”。
夫子庙曾有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江南各地的考生纷纷赶到南京,被统统关进一个个“格子间”。当他们交上试卷的那一刻,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此前,不论你是学霸还是学渣、高富帅还是吊丝,放榜的名单才真正决定你有没有草鸡变成凤凰、打酱油的变成主角,此后深深地刻在你的脑门上,走到哪里别人都能一眼认出,世上最为癫狂的悲喜剧在这里上演。
在他的身后,一个家族、一个村庄可能也跟着大笑大哭,看惊险片似地,小心脏一直在扑通扑通地剧烈跳动。
当一名学子赶考时,他就背负着所有家人、亲戚、邻居的梦,带着他们一起飞翔,上天入地。因此,考生不管是来自贫民、还是富豪,送考的队伍少则几个、多则上百,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为他壮行打气,期待亲眼见证奇迹来临的时刻。
当他们出发前,一批商人突然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笑容满面地说:你们去送考,我们愿意做志愿者,一路护送,车子、马匹、船只我们全包了。
商人可不是想做“活雷锋”。
当时为了保障考生畅行无阻,朝廷发给每个考生一面小旗,上面写着“奉旨赶考”,有了这个“通行证”,所有的关卡一律免检放行。
商人们眼睛一亮,这可是闷声发财的好机会。
他们在车上、船上夹带了大量的商品,遇到关卡,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送考的。
于是各地无数的特产涌向了南京,在秦淮河两岸叫卖。
当时南京约有万人口,到了考试年份,考生约有2万人,送考有二三十万人。再加上临时来的官员、商人、旅游的,加起来约有50万人。
就像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
一次考试为9天,但大批考生提前来到,请专家名师辅导,猜题押题,各种课外培训班盛行;此后,等到放榜,考上的摆庆功宴、谢师宴;然后相互请客,将来都是想走向官场的,先提前联络感情、打个招呼,以后能有个照应。
夫子庙要持续热闹两三个月,各个餐厅、旅馆全部爆满,卖文具的、卖古玩的、卖花鸟虫鱼,人山人海。不仅普通特产,各种高级礼品,也是应有尽有。
随后几个月,考生全部散去,但气候已成,爱到夫子庙逛街成为一种习惯。到了清末,科举废除,考场也拆除,夫子庙兴旺不减,照样人气爆棚,成为闻名天下的旅游市场。在中国所有的孔庙中,“庙市合一”,独此一家,和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并称中国四大闹市。
热热闹闹,都是表象,如果仅凭几个手镯、几碗鸭血粉丝、几件衬衫、几辆黄包车支撑门面,那只会繁华一梦、万紫千红随风吹落。
夫子庙最拿得出手、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在哪里呢?
说明:
1、“老杨说历史”开了新的栏目,此后每周一至周四晚上更新,一周四篇。如果哪一天8点前没有更新,说明我今天出去玩了,就第二天更新了。
2、想订购《长江岸边说六朝》的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