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砚台”
位于夫子庙贡院街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将于8月11日正式开放。昨天,秦淮区召开新闻通气会,记者得以首次进入经过修缮的明远楼,以及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的负一层科举文化专题展,看看这个当年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经过修缮后,在青奥会前以怎样的面目展示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屋顶上有块“砚台”
科举博物馆位于贡院街江南贡院南区斜对面,结合科举博物馆项目建设,秦淮区对江南贡院遗址和文化遗存(含北区的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区沿河部分的魁星亭等)进行了全面修缮。
进入江南贡院巨大的牌坊,就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和明远楼之间,就是此次修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四层全部位于地下。博物馆的屋顶设计很特别,是一汪清澈的水面,将中轴线上的明远楼衬托得庄严醒目。
中国科举博物馆项目的设计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克成透露,水面的设计理念是一汪盛着浓墨的砚台,等待文人前来挥毫泼墨,“原来这里都是一些小商业,几乎把整个明远楼都包围了。这次改造把这些都拆除了,并打通了整个江南贡院的中轴线,将明远楼亮出来,增添了夫子庙的文气。
考试的号舍以千字文排序
历史上,明远楼周边是成排的号舍,2万多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次科举博物馆复建了部分号舍,黑瓦灰墙。每个号舍门口都标有一个汉字,两侧的合起来念便是千字文。
记者看到,每个号舍只有1.5平方米,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两块木板,一张是座椅,一张是伏案写字的桌子。每位考生会在这里经历长达九天六夜的三场考试,期间辛苦非常人所知。
此次复建的另一个新景点是两座白色的惜字塔,位于明远楼南侧。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用于烧毁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受科举制度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
采取整体城市设计理念
作为设计者,刘克成教授介绍,科举博物馆的建设,依托江南贡院遗迹遗存,传承古都南京历史文脉,对研究中国科举制度,展示中国科举文化,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该项目设计采取了整体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时间轴线上体现了历史—现状—未来的整体概念。科举博物馆本体是一个极具现代理念的建筑,即试图开启一个封尘已久的历史档案,回忆一段封尘已久的陈年往事,打开一尊即将开启的金陵画卷,把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史以及史料,当作一个空间的史书叠加在一起。
刘克成说,在单体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的思想主线,从历史研究开始,尽最大可能恢复其历史原貌。包括明远楼周围的环境,对建筑本体予以保护和彰显。包括通过对历史照片的比对及室内外残存遗迹的研究,对其历史标高进行了恢复。也包括通过历史影像和现场残留的少许彩画残痕,进一步研究论证形成专项方案并报审后,对明远楼彩绘进行了恢复。
8位对科举影响重大的皇帝在馆里都有一席之地
8月11日将开放的科举博物馆重头戏是位于负一楼的“科举文化专题展”。由于现场还在进行设备调试,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参观了部分展陈。
影音厅背后是科举帝王区,以求才治国、君临天下为主题,采用画像、文物、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从制度的设计者的角度,展现科举制度的发展。
记者看到,现场设置了中国古代8位对科举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包括唐太宗、武则天、宋太祖、明太祖等,比如武则天,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崇尚门第的制度,把政权开放给更多的人。
其他几个展区也各有亮点。比如,科举规程区通过报考、县府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金榜题名、朝考等8个展区,依序展示士子参加科举逐层选拔,最后金榜题名的艰辛历程;数码厅展陈内容采用《科举图录》收录的文物史料,并扩及各地科举史迹,设置互动媒体墙、多人共玩互动桌、应试媒体墙,供游客对科举知识进行多角度了解。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举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到包括殿试卷等各类试卷、状元进士匾额、木雕、石刻、器具以及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各类凭证、武举石等余件文物,8月11日将悉数展出。
展品中有珍贵的南京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该卷长约3米,以可与书法字帖相比拟的楷书(馆阁体)写满了长卷,从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应殿试举人臣黄思永,年三十九岁,江苏江宁县人”等字样。由于殿试卷属于重要文档,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无法流失到民间,至今得到广泛认可的状元殿试试卷,仅有发现于山东青州的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经统计,普通的进士殿试卷的遗存仅有十几份,而状元黄思永的正式殿试卷至今未见,所以这份殿试草卷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今年是甲午年,这次展出的有甲午战争那年江南贡院举行科举考试的考卷(如上图)。历经年的漫长岁月,泛黄的宣纸边角虽然有些破损,但“光绪二十年甲午科江南乡试”的字迹及考试题目依然清晰完整。当年的这场“公务员”省级考试共3份考卷分3场,第一场考“四书”、第二场考“五经”、第三场考“策五道”。
据悉,古代官员分工不明晰,以知府这一级官员为例,既要管军事,又要管民生、教育、农业、税收,甚至还要审理案件,所以古代科举考试,历史上已有的文化知识、治理国家的能力都要考,旨在选拔全能型人才。想当武官,不仅要考文化知识,还要考刀、马、弓、石等武艺。其中,托举石头考的就是武官的力量,曾被武状元举起的石头就称为“武举石”。
此次专题展会展出好几块遗存在民间的武举石。其中最重的一块,与人的膝盖差不多高,重达斤,上面还刻着“鳌头”两字。据介绍,古代获全国第一的武状元,通常被世人叫做“独占鳌头”,这块武举石是从一户科举世家的后代那儿找到的。(南京日报记者毛庆;摄影吴彬、
秦淮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