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孔老夫子学幽默,千万要忍住了,不能笑

引言

康德说,幽默是对紧张情绪的瞬间消解。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幽默”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诙谐”、“滑稽”了。无奈这“滑稽”是个外来词,大约出现在上世纪初期(或19世纪末)。中国人向来有轻近贵远的毛病,即使在上世纪中到末期,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可见在解放前更甚了。因而,便一直认为这“幽默”要比中国土生土长的“滑稽”、“诙谐”要高级的多,甚至深刻些。于是,便将这戏剧性的行为、消沉作品、舞台剧等,名字的前面都贯有“幽默”二字。

林语堂旧照

“幽默”的英文为“humor”,是为音译,大约是林语堂第一个引进的,他这样译了,后人便也一直这样说。他的理由是,“humor”是幽隐的“滑稽”,只有在静默中寻味,方可得之。其实“humor”的原意,在英文中倒是有“装疯卖傻”的意思,如此,这哪里有我们的“滑稽”、“诙谐”。所以,鲁迅先生就曾质疑过他的这个译法。但是,毕竟一直就这样沿用了下来。这“幽默”虽然是个外来户,但代表中国人就不懂得幽默。

事实人,从古到今,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民族,从来都不缺少幽默。先秦以前的“幽默”似乎就是一种职业,从事者多以“艺人”,但却往往是王侯们的“玩物”,只供帝王们取乐。如春秋时期的、比较有名的优孟。当然,庙堂之上也是有高手的,如邹忌、触龙、东方朔等。为此,司马迁老夫子还在《史记》中专门开了一个栏目,叫《滑稽列传》。

优孟哭马

汉代之后的文人,其幽默水平也是登峰造极。如宋代的苏轼,善于玩文字幽默,边欧阳修这样的文豪都能被糊弄;清代的金圣叹,临死也不忘幽默一把;还有近代的大文豪鲁迅,他的文风本身就带着幽默。

《论语》中的幽默段子

孔老夫子作为一代宗师,我们从来都会认为如现代的“为人师表”尊容,是一副严肃的模样。其实,我们都错了,孔老夫子也是很幽默的。下面是摘自《论语》中的几个段子。

其一: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篇》

译文:孔子说:“仁道不能实行,我就去海上乘一个小竹筏漂泊流浪去!跟随我的只能是子路了。”子路听后很高兴。孔子接着说:“子路除了好勇斗狠,没有可取的长处。”

这直译是没有什么味道的。事实上,古代的文字数量有限,对于文字书面表达大多是一字多解,就没有现在这么易懂、直白。所以读起来生硬费劲,且不易懂。若要彻底搞清楚是什么意思,大约还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背景等。这也是《论语》晦涩难懂的原因。

孔子之“道”,乃是指他所倡导的“仁道”,是孔子治国的理念。所以,如果再扩展一下,上面这段话还可以这样译:

有一天,孔子忽然感慨地说:“如果我的治国理念不能实现的话,那我就去海上,坐在一个小竹筏上,漂泊流浪去!那时,跟随我的只能是子路了。”子路听后很高兴。众弟子不解。孔子接着说:“子路这个人除了好勇斗狠就没有一点长处,若是将他留下的话,那是社会的祸害啊。”

如此一来,你是不是觉得孔老夫子很幽默?我们无妨想想当时的场景:先是弟子们一脸的懵逼,后来便是哄堂大笑了。这种教学的场面有多轻松?现代的学子肯定会非常羡慕的。

其二:

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曰:“何器也?”日:“瑚琏也。”——《论语.公冶长篇》

有一天,孔子又说:“君子可不是个器物”子贡问:“你觉得我这人如何?”子日:“你就是个器物。”子贡问:“是什么器物?”子日:“国之大器。”

以上是比较斯文的、贴切的译法。下面我们再来个比较搞笑的译法(憋住了别笑):

有一天孔子又说:“君子可不是个东西。”子贡问:“您看我是个什么东西?”孔子说:“你确实是个东西。”子贡又问:“那我是个什么东西?”孔子说:“饭桶啊!”

列位,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黑老夫子。“东西”本来就是指物,可不是天生就是骂人的“词”;至于“瑚琏”(húliǎn),古汉语是指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理解为吃饭的家什其实也是不错的,但通常比喻治国的才能。所以,老夫子在此很可能就是抖了一个大“包袱”,但本意确实是在夸赞子贡呢。

“瑚琏”(húliǎn)

其三: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现在佛肸据中牟反叛,你却要去,这如何解释呢?”孔子说:“是的,我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个苦味的葫芦吗?怎么能只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

夫子所说的匏瓜

[páoguā]就是这个样子,其实就是个葫芦

如此很多,大家可以去看《论语》,慢慢地品味了。

《论语》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购买

怎样读《论语》

胡适在考评中国白话文的演变时候,起初所造的字也只有0多。这就是古文中一字多解的原因,因为实在太少,要用文字记录、表达一件事也是太难了,也只能是相互替代。其实,这种晦涩难懂的古文,开始只用于官方的文献或官场的语言表达,而民间还是说的大白话。对于民间的白话,难懂的原因,是因为方言造成的,这在今天也是仍然存在。

作为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这样先进的教育思想,这在今天也是很难做到。那么,他的思想是如何贯穿给弟子的呢?轻松活跃的教学方式,这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知识的方法,是可以加深人的记忆的。可见,孔子在教学中,偶尔抖个“包袱”,活跃一下气氛,也是大有可能。

所以,我们在读《论语》时,应该先拓展知识面,对人物的生平、思想有个了解,然后再理解字、句就容易得多了。大可以当作白话文去读,只是在理解大概意思后,再结合人物、社会背景纠偏,这样就可以读懂了。而且会起来越觉得有味,会有新的发现。

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觉得有趣、有用,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