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会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加,而有明显的提高吗?答案是肯定的。
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要想连续、高质量的输出,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输入,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输入方式。因为通过阅读,能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
—1—
写出著名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的英国作家毛姆,正是大量的阅读,使他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并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的称号,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
沈从文15岁就在读《云麾碑》,《圣教序》,《兰亭序》,《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还有《李义山诗集》等书籍,正是读书的力量成就了这位从湘西的山疙瘩走出来的中国著名作家。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从这些著名作家与书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读书的数量之于写作的重要性。
—2—
是不是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呢?这还远远不够,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一定要有一个思考、积累的过程。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读什么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写作,那么选书的类型就不要设限,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名人名言,都应广泛阅读,因为这些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其次,读书的态度,我们要以空杯心态来读书,只有放空自己,静下心来,虚心的阅读,我们才能更好的思考作者写书的时代背景,读出作者有形或无形植入的价值观点。
最后,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著名作家钱钟书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且做了各种读书笔记,光外文笔记本就有种,打字稿若干页,共多页;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不相上下;日札,读书心得共23册,多页......
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而且是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
写读书笔记时,我们不仅要整理书中的内容、观点,也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想法,形成相对清晰的表述。
互联网带给我们太多的便捷,印象笔记、石墨文档,都是很好用的做笔记的工具,可以同步到电脑端和手机端,方便我们随时阅读,定期整理。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就会慢慢的将自己的素材库积累起来,素材积累的多了,加上持续不断的写作练习,我们再也不会无从下笔了,只要我们开始写,我们的文章就会写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最后的话
我们读过的书,经过时间的沉淀,都会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带着我们的思考,随着笔尖,流淌在我们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