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起,南京第二批国际社区试点评估工作在雨花台区花神庙社区拉开序幕。市民政局、商务局等部门陆续对建邺区中城社区、奥体社区,鼓楼区慈悲社社区,雨花台区花神庙社区,秦淮区门东社区,江北新区四周社区等6个国际化建设试点社区进行评估指导。
社区国际志愿者前往居民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邺区民政局供图
国际社区,是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们在南京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或就业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国际社区是社区治理建设的新命题,也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新挑战。截止目前,南京国际社区试点已有13个,涉及建邺、鼓楼、雨花台、江北新区、玄武、秦淮、江宁、栖霞等8个区。
外籍友人在鼓楼国际社区欢乐过元宵节。鼓楼区民政局供图
南京为什么要建设国际社区?
国际社区重点建什么?
国际社区建设如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紫君采访了相关方面,
并深入试点国际社区进行了探访。
为何打造国际社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需要
南京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随着来宁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外国人居住区也不断增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居住在南京的外籍人士超过人,其中53.8%是高校的留学生,这部分外籍人士居住较为集中。非留学生群体中企业人才专家占到52%,居住基本上比较分散。其中,建邺区非留学生外籍人士最多,约多人。
年市委1号文件《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十大政策措施,其中第十条就明确指出,营造开放包容的优良环境,打造国际化氛围最佳的城市,建设国际学校和国际社区,全面提升南京社区建设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
南京城。南京日报记者冯芃摄
按照南京市国际社区建设规划(—年):
年,开展国际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在试点社区形成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到年底,国际社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区国际化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形成一批国际社区建设示范点;
到年,国际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社区建设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具备国际水准、全国示范引领的现代社区建设体系。
去年,南京进行了首批国际社区试点建设。玄武区孝陵卫街道银城东苑社区、建邺区双闸街道青奥社区、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青岛路社区、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栖霞区仙林街道仙鹤社区、江宁区淳化街道大学城社区、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水城社区等7个社区顺利完成国际社区建设试点项目。
今年,南京又在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慈悲社社区、建邺区沙洲街道中城社区、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门东社区、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四周社区等6个社区开展国际社区建设试点。
花朝节上,居民们在歌舞演出中感受着传统文化与国际风采的碰撞。雨花台区民政局供图
国际社区怎么建?
完善多项机制,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社区交流平台
南京国际社区建设,是以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础,以国际居民自然聚集为导向,以社区结构开放化、交往空间融合化、公共服务精准化、治理空间多元化和社区环境宜居化为重点内容,着力打造具有南京特色、国际视野、开放包容、幸福美丽的国际社区。具体而言,国际社区建设主要包括:完善优质精准的国际社区服务机制、构建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国际社区治理机制、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社区交流平台等。
外籍志愿者们参加志愿服务,整理共享单车。建邺区民政局供图
以构建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国际社区治理机制为例,一是创新社区参与机制。以国际化视野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深化社区的开放程度,鼓励支持中外居民广泛参与。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邀请外籍南京新市民担任选举志愿者、观察员等,形成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共同治理。加强外籍南京新市民与本土居民的深层互动,动员中外居民中的骨干志愿者参加平安巡逻、文明劝导、环境美化、社区公益等共建活动。
二是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充分利用社区配套用房等公共空间,结合南京元素与社区特色,建设社区运动场馆、休闲绿道、文化交流广场等具备国际化特征和国际社区特色的公共功能空间。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满足中外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保健、文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外籍友人畅游幕府山。鼓楼区民政局供图
国际社区什么样?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国际范儿”十足
建邺区青奥社区是南京首批国际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之一,在社区服务、文化交流、空间氛围、社区治理及社会评价等方面,是该批试点社区中的“优秀生”。
12月20日,记者走进青奥社区,所到之处无不充满着浓浓的国际范儿:社区配套用房及社区公共设施、内部道路等地规范设置中英文双语标识,连青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