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座祭祀苏州人先祖的庙宇,在拓宽干将路时

干将路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7.5公里。

干将路以古代铸剑巨匠干将的名字而命名。而干将路却是条建于年的近代马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拓宽、延伸,定局为今天的“两路一河平江貌,古韵今风干将景”。

“干将路工程”除了移建了极小一部分古建筑外,大量的古建筑云飞烟灭了,以至于干将路彻底换了容貌。

我试着带着大家走回旧时的干将路白相相。

今天就言桥到乐桥,这段旧时光景跟大家分享,也请老苏州人补充,在此先谢了。

言桥至乐桥,干将路拓宽后我过了无数次,拓宽前,我的印象是松鹤板场到言桥就到底了。因此,只能借助的相关文献了。

仲雍、言子

言桥和乐桥。

言桥和乐桥在苏州历史的长河,有着重彩的笔墨。

言桥是苏州城最早筑建的桥梁。原名为阎桥。周武王姬发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仲奕以阎为姓。其后裔曾住在该桥附近。到了清朝,因附近有言子庙之故,改名为言桥。

言桥

年改造干将路之前,言桥还是座古桥,始建于宋朝开禧元年()、延佑二年()重建。年改建。

年改造干将路之后,重建成为长8米,宽19米,跨径6米,拱顶底标高3.33米的单孔钢筋混凝土拱桥。

乐桥古名为戮桥,古时候桥堍是杀人的刑场,随着世纪更迭,这儿刑场痕迹渐渐淡去,称戮桥不再合适,讨吉利,取其谐音改称乐桥。

乐桥

乐桥(戳桥)始建行三国吴赤乌二年(),元至正六年()重,历代又有重修。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乐桥还是座单孔石拱的古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乐桥无法满足城市交通的要求了,逐步被加固、改造,两侧加砌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梁。年又一次翻造,为三孔简支架立交桥。年1月再次重建,成就了当今宽40米,跨径40.6的乐桥。

干将东路号,言子庙(称夫子庙、言子祠)。

言子,名言偃。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人,是孔子门徒七十二贤中唯一的苏州人。言子以文学见长,深为孔子所赏识。被后世尊为南方夫子。历代历朝都受到朝廷加封,明嘉靖中,封为先贤言子。清康熙年间,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代世袭。

言子书院

言子庙建于年(明万历十二年),咸丰十年()毁于战火。年(清光绪元年)重建。从清末开始,这里设为小学校,叶圣陶早年曾在此执教。解放后称干将小学一院(五六年级所在地)。

年,干将路拓宽,言子祠的祠门、照墙拆除,缩进重建。

重建后的言子庙再次修缮后改名为言子书院。书院坐北朝南,现存祠门、享堂。享堂为硬山造,面阔三间14.4米,进深10米,扁作梁,覆盆式青石础,享堂内有六方古碑。

让王庙。

苏州阊门内下塘街有—座泰伯庙,祭祀的是泰伯;在原干将坊有一座让王庙,祭祀的是仲雍。泰伯和仲雍是亲兄弟,是南方人,是苏州人的先祖。

商朝末年周部族首领古公亶父(周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泰伯,二儿子叫仲雍,小儿子叫季历。古公亶父想把王位传给季历,季历为三兄弟中最有才干。但是,商末已正式确立.嫡长继承制。真把王位给了季历,臣、民会不服,可能会起来造反……古公亶父为此终日闷闷不乐。

泰伯、仲雍看出了父王的心思,两人商量,都不愿违逆父意。泰伯提出他出走,王位按继承法将由仲雍继承,他让仲雍再出走,这样王位就名正言顺地传给了季历。仲雍提出这样还不如俩人一起出走。于是兄弟俩跟父母不辞而别,带了几个族人,就偷偷地奔南方(苏州地区)而来。

当时,南方(苏州地区)还是蛮荒之地,百姓未开化、开智。泰伯、仲教百姓耕地种植,发展农业,建立了部落,兄弟俩自然成了部落首落。后来建立了吴国。所以说,泰伯、仲雍是我们南方人的祖先。因此,泰伯庙和让王(仲雍)庙是苏州人的祖庙。

让王庙始建于宋绍兴初。明万历二十八年(),重修。清咸丰十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七年(),清代苏州藉著名词人、书法家、收藏家。顾文彬重建。

原让王庙坐北朝南,东路三进。庙门一间,清水磨砖贴面。大殿面阔三间10.6米,进深6.2米,硬山顶,殿后平房一排。西部,原有平房和楼房两进。

年的干将路拓宽。让王庙的前部建筑被毁,大殿于年,移到城东中心小学,剩余殿宇全部拆毁,现旧址已成干将路路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