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首入全国前十,南京要为自己正名

每经记者:杨弃非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国最“憋屈”的省会之一南京,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江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可比增长1.6%。

由此,南京不仅是万亿级城市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城市,这也是南京近几年首次进入全国GDP排名前十的行列。

不仅如此,在最近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南京成为上海之外,被提及最多的城市,频次远高于江苏省内其他兄弟。

有人猜测,新一轮区域发展中,省会南京的重要性将大大提升,有望超过苏州等苏南城市。

或许,在高手环伺的长三角,南京有可能撑起一个中心位置。

交通C位

从首位度上来看,谈论这个问题似乎为时尚早。

尽管拥有省会城市的光环,但南京却一直难以摆脱低首位度的“老大难”问题。数据显示,去年,南京GDP占全省比重为14.08%,比前年13.8%有小幅提升,但占比仍然较低。

但近段时间,有关南京建设“中心”的讨论开始升温。

南京市建委研究室原主任、高级经济师陆玉龙曾分析称,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从26个城市扩围到41个城市,南京的地理位置从长三角北翼中心一跃成为整个长三角的“地理中心”。

这意味着,南京不仅要向东对接上海,还要向南、向西分别与杭州、合肥“抱团”,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城市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去年底,《求是》杂志发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指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而南京与杭州、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一道,被赋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的任务。”

利好首先出现在交通领域。

早前,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年)》,其中,到年江苏境内的44座过江通道,仅南京一座城市就占了24座,占总量的近六成。

有分析指出,南京此举重在补短板。在江苏普遍存在的跨江难题下,加密的跨江通道能够解决南京市域南北长、东西窄的问题,优化城市的发展空间格局。

而在上述长三角最新的交通规划中,南京的节点地位更加突出。

比如,在构建城际交通网上,规划提出将“依托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运输主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为中心”;

而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目标下,除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外,规划也提出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网规划示意图图片来源:《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交通是区域竞争的核心元素。早在年末,时任南京市长蓝绍敏就曾指出,

“南京都市圈正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成员城市互联互通取得更大进展。”

抢占先机

在南京走向中心的过程,也搅动了与“老对手”苏州的新一轮竞争。

4月24日,位于苏州工业园的中南中心项目方案出炉,以米的高度摘得江苏最高建筑“桂冠”;

几乎同一时间,位于南京河西南鱼嘴的江北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喊话,“重回米”。

在“第一高楼”上,两座城市重启因“限高令”而尘封十年的“战争”,火药味一触即发。

如果说“造楼竞赛”是老棋局的新打开方式,那么,两座城市有关疫情期间的比拼,则更有争夺“全国第一”的态势。

2月2日,苏州率先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共度难关苏“惠”十条政策,打开了疫情期间城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先河。一周后,2月8日,南京也跟随其脚步,将帮扶中小企业提上日程。

尽管慢了一步,但到3月底共计25亿元的市级财政援企资金有效稳住了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一季度南京新增企业1.2万多家,居江苏省首位。

在推动经济常态化上,南京更领先一步。

3月9日,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带头“下馆子”,在夫子庙景区大口“嗦粉”;同一天,苏州市长李亚平则出现在苏州古城商圈观前街,与商家交谈。

更实在的举措出现在3月13日,南京率先推出亿元消费券,目的不言而喻——不仅要提升服务业从业者和消费者信心,还要以真金白银推动消费。

及早复工复产的效果十分显著。

以南京一季度的经济表现看,在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1%、工业生产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的同时,第三产业增长值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南京近年来首次超过苏州。

南京一系列“带头”行动,不仅引起了全国城市的效仿,更成为同属江苏的其他城市的标杆。

作为江苏省内第一季度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直接发问,“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碰到的一些瓶颈问题人家也会碰到,为什么人家(南京)就比我们好?”

寻找变量

利好之下,南京能否稳住优势,破解首位度难题?

上个月,南京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发布“四新”行动计划,将城市下一轮发展聚焦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新都市四个领域,并列出个具体项目,应对后疫情时期的城市发展。

对此,当地媒体分析称,这座过往以稳健著称的城市如同球场上善打乱战的高手,快速阅读变局,快速调整打法,快速掌握主动权。“‘四新’行动正是南京城市发展方略的系统升级,是抢占风口、抢先出招的卡位战术。”

城市发展策略的转换,突出体现在新产业的布局中。

年,南京将新兴都市工业产业规模的目标定在亿元。这不仅是南京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三十年后首次将工业“迎回”主城,也是10年来南京首次将工业列进各城区考核。

回归实体经济、解除主城区“产业空心”难题,南京此举正好与一年前的杭州遥相呼应。

去年,杭州实施“新制造业计划”,重塑城市过度依赖服务业的产业格局,提出到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年均增速10%。

对于此,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直言,制造业城市经济的根基,是杭州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

不久前,基于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南京统计局对南京和杭州基本单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行业分布上,杭州制造业法人单位数量为4.94万个,位居行业第二位,与此相比,南京仅1.82万个。

据其分析,近年来,依托工业起步的南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制造业从三经普的第三位滑落到四经普的第四位。

疫情之下,南京制造业再现生机。一季度,南京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3.5%,这突出体现在南京传统产业上。

在此基础上,南京布局新一代数字经济、新医药和新健康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与未来新业态五大产业,将代表着南京的更多变量。

正如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所说,这是一次危中寻机。危机既可摧毁很多东西,也可催生很多东西。疫情冲击之下,新科技、新产业加速孕育,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新战略、新政策密集推出,这是行业之间、城市之间重新“洗牌”的重要契机。

每日经济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