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自李靖千里奔袭突厥凯旋归来,一举奠定了唐朝的军事帝国地位。而在文治方面,受唐太宗极力重用有才之士思想的影响,一批批集品德和才华于一身的文人被推上了历史舞台。在这些文人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为“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
虞世南他和唐太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及高尚的品德征服了唐太宗,是唯一一个被唐太宗称为“五绝”的大臣。《旧唐书·虞世南传》:“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由此可知,虞世南在唐太宗心中可谓文臣第一也。
而“五绝”中,“书翰”即指书法,而且排在了末尾,说明书法在虞世南的个人喜好中并不是首要的。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历史中的地位,因为虞世南已经达到了“体法自然”的境界,是可自成一派的书法大家。
政治生涯
虞世南(公元年-年),字伯施,今浙江余姚人,可谓出身名门。余姚虞氏是当地的望族,从三国时期至唐代,出了很多名士。《旧唐书·虞世南传》:“祖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虞世南的祖父、父亲和叔叔均是朝中重臣,因为叔叔没有后人,于是虞世南被过继给了叔叔虞寄,所以字“伯施”就含有这层意思。
虞世南和他的哥哥虞世基都非常聪明,但是两个人性格却完全不同。虞世基性格张扬,热衷名利,这也为他后来惹来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而虞世南却安静沉稳,只知刻苦读书。《旧唐书·虞世南传》:“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其中的“或累旬不盥栉”意思是指因为读书而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可知虞世南对读书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虞世南成年后,曾在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做过建安王法曹参军。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
其实虞世南和李世民在相见前,李世民对虞世南早有敬佩之心。皆因其哥哥虞世基。虞世基处事圆滑,且懂得奉承,所以深受隋炀帝的重用。后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缢杀隋炀帝后,要杀掉虞世基。虞世南知道后,大哭,请求替哥哥赴死,宇文化及没有答应,还是杀掉了虞世基。也就是这件事,使得虞世南声明远扬,李世民得知后,对虞世南的敬佩之心油然升起。
唐太宗一位是腹可行舟的明君,一位是学富五车的正直之臣,两人共同谱写了一段令人羡慕的君臣佳话。虞世南虽身体瘦弱,但是却十分刚正,若其认为唐太宗做法有失妥当时,必会凭借其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以史为鉴,去规劝唐太宗。相对于魏征的正面硬怼,虞世南的劝谏更能让唐太宗所接受。所以,虞世南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无人可替代。虞世南死后,唐太宗称他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并且让他陪葬昭陵。
书法艺术
《旧唐书·虞世南传》中写道:“又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籍甚。”由此可知,虞世南的书法师承智永和尚。智永和尚是王右军的第七世孙,深得右军遗风。虞世南聪明且勤奋,再加上其淡泊名利的性情,在承袭了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孔子庙堂碑》局部(宋刻)由于虞世南用笔的点画完全承袭了王羲之,所以显得格外沉厚安详、有韵度。前人用“沉粹”二字赞美他,非常的准确。小编认为这和他的个人性格及修养有关,因其寡欲,且从容大度,所以书写时心无杂念,能够深入到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写出字来潇散洒脱,一派君子之风。
《孔子庙堂碑》局部(宋刻)虞世南的墨迹至今无存,我们能看到的也是一些拓本,例如《庙堂碑》、《破斜论》等。《汝南公主墓志铭》相传是虞世南的真迹,但是并无考证,只是从这幅书法作品的风格及所达到的高度推断,普遍认为是虞世南的真迹。其中的《庙堂碑》是虞世南的代表作,该碑有如玉树临风,纤尘不染。点画结字无丝毫火爆之气,精神内守,以韵取胜;咋看温和有余,再视则筋骨内含。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为虞书妙品,有着“天下第一楷书”的美誉。
《汝南公主墓志铭》局部虽然虞世南的字安静自然,让人如沐春风,但其实笔力异常坚挺,只不过不肯露锋芒而已。刘熙载说:“徐季海谓‘欧虞为鹰隼’。欧之为鹰隼易知,虞之为鹰隼难知也。”这句话说明虞世南的刚劲是隐藏在字里面,鲜为人知也。实际上,是因为其书法水平甚高,一般人很难看得出来而已。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颜鲁公是人与书法完美融合的代表,而虞世南同样不输于颜鲁公。他的恬淡表现在书法的温文尔雅上,他的忠诚耿直隐藏在字里行间。他和李世民的相遇对他们各自都是一种幸运,是一种成全。最后,以贾躭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赋虞书歌》
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
不同怀素只攻颠,岂类张芝惟创草。
形势素,筋骨老,父子君臣相揖抱。
孤青似竹更飕飗,阔白如波长浩渺。
能方正,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PS: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