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请问大家喜欢逛庙会吗?夜市、鬼市、集市呢?
像这样↓
南京夫子庙
这样↓
开封的鼓楼夜市
这样↓
洛阳的十字街
或者这样↓
很多人都挺喜欢的,有一种小时候逛地摊一样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早在几千年前,夏朝的古人们,就已经开始拥有啦。
井田制为地摊经济埋下伏笔
作为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创的两项制度:土地井田制和经济赋税制,为此后绵延千年的地摊经济埋下伏笔。
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随后传了14代,其中一位就想着,怎么才能让自己不种地,让别人种了地分给他一份。
于是他找来8个手下,把一大片地分成了9块,四周的地每人种植一块,中间这块让8个人一起耕种,中间这块地种出来粮食就归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井田制。
只不过种中间那块地的时候,总是有人偷懒,而且最后也不一定正好分出来8个人,于是他们又发明了经济赋税制,让一些人自己耕种55亩地,其中5亩的产量归国家所有。
因为土地肥沃程度、土壤水分、种植方式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土地上产量也就有所不同,有些家庭人口少,可能会富裕出来一些粮食,有些家庭人口多,可能每年种植作物也不够吃。
于是就开始在不同的地里试验种植不同的作物,当时的农作物主要有稻、谷、菽、糜、瓜等,有的土地种稻谷长出的粮食多,有的种菽糜瓜长出的粮食多,大家当然会在自己的地里种产量最多的品种,再用自己的瓜和别人的稻谷做交换,这样就能互利共赢了。
以物易物最初的交换形态,就正式出现了。
地摊经济竟然是因为吃不惯同一种食物?
上面咱们说了,夏朝民众会种植大量农作物,同时和邻居们交换来填饱肚子,这样的交换虽然能够自给自足,长期下来却也让人不太开心。
就像我们,再爱吃的蛋糕奶茶红烧肉,如果连续几年都只吃这个,用不了几天也要抑郁了。
夏朝民众就是这种感觉,也没个菜,天天吃主食,实在让人反胃,而夏朝以外的游牧民族呢,都不仅仅是反胃了,天天吃肉都吃出三高了。
当时的游牧民族可没有冰箱,夏天的肉类很容易就腐烂,因此这一部分人开始抓活的,把牛羊马之类的动物圈养起来慢慢吃。
吃个十天半个月还好,吃个十年八年,游牧民族的人也一样看到肉就恶心。
有一天,拿着肉和动物皮毛的游牧民族,和拿着各种粮食的夏朝民众命运般地相遇了,确认过眼神,是可以资源互换的人,就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地摊经济诞生了。
游牧民族的人们可以说是为地摊经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放牧是要到处游走的,游牧民族不断找寻水草肥美的地方,也把摆地摊换粮食的快乐传播到了各地。
某一天他们途经中亚南部进行交易时,发现这边的粮食品种和以往吃的稻谷都不一样,就把新发现的两个品种带回夏朝和民众交易,大麦和小麦这两类谷物从此流入华夏,出现在了后世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
比如楚汉争霸中刘邦军队吃的饼子;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在南蛮祭祀所用的包子馒头;八路军抗美援朝吃的炒面。
甚至我们现在能吃到馒头、面包、饺子、面条之类的面食,都应该好好感谢一下当初地摊经济的贸易往来啊。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吧,我好想逛夜市啊!
编辑:一畦青丝
审阅:不知
韭菜社原创内容
转载请添加小编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