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刚顿宕自臻妙境
——简评刘渝庆诗歌创作
陈人龙
刘渝庆迄今创作了近千首诗,他的诗实实在在,扎根于生活,极少粗制滥造。
刘渝庆偏爱清丽之句,的确,他的诗多具清丽之美,文字疏隽,笔力峭劲。他的诗绝不同于一般人认为的纤巧华丽,而于清丽之中见醇厚、刚劲。
且看《葡萄架下的沉思》(刊《文汇报》):“风刀霜剑/篡改了一部绿色的春秋/架子上的枯藤/纠结着一片死亡/不冬岂是归宿/执著的老藤已开始新的构思/未发表的绿色编年史/写满一串串紫亮的希望”。诗的前四句,乍看凄动心目,尔后截然的反差情意迸发,对新事物、新生活充满了紫亮的希冀,诗句可谓清刚顿宕,掷地有声。
发表在《文汇报》的另一首《雪中遐想》,唱出了“春追寻着新写的一行行娟秀”,唱出了“我们是北半球的雪国公民/乐于放飞雪白的诗意/寄赠给鼓浪屿日光岩/寄赠给彩云追月的珠江和南海”,同样是清秀隽丽中见豪放俊爽。
刘渝庆在他的诗论《诗,应该是美的》(刊《扬州日报》)一文中有过独到的见地:“思想美和意境美,复合而成诗之美,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与社会感知中追求高品位的美学价值,诗才能获得辉煌而永恒的艺术生命。”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实践的。
全国“芒种杯”诗歌大奖赛的获奖作品《黄河情结》就是他长期追求诗爱的强烈表现。
诗人似乎在俯视在抚爱中华民族的摇篮,那历经沧桑的一部民族史在胸中翻腾,激起他一片赤子之心,唱出了黄河新的颂歌。此诗起句恢弘,气宇不凡,集中而炽烈地表现了黄土的主旋律,引发了众多的冥想、遐思、咏叹。接着纵观大河上下,古今千载,母亲的河,流经了太多的艰辛,然而诗人没有停伫在历史的定格点上。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向前。儿女们要“不舍黄土的营造和阔大无边的历史性追求”。
这不正是人民的心声么?
此诗朴厚庄重,颇具想象力,也很有古典诗词的功底,是诗人审美理想的一份合格的答卷。
《夫子庙》(刊《南京日报》)中写道:“十里秦淮河装订了夫子庙/一部烫金的商业文化史辑入无边风月。”
这不是把古今胜地夫子庙来了个超浓缩么?从孔老夫子到曹雪芹,乃至于那位可歌可泣的李香君,一直到最新组合的立体声、新潮女性的风采。上下几千年,熙熙攘攘,尽收在这十一行诗句之中,读来令人遐思不已。
刘渝庆的诗不拘一格,一首诗有一个新的意境,手法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他的诗没有丢掉中国味儿。他的诗走向了成熟。
当今有些诗形象破裂,情绪破碎,不知所云。居然有人说,看不懂的诗才是好诗。怪哉!
难能可贵的是刘渝庆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无疑,这是一条正确的创作途径。
载年3月19日《泰州市报》
作者简介
陈人龙,退休老师,曾供职于陕西高校,系西安市作协会员,调回泰州后先后就职泰州师专、泰州四中,曾任《花丛》杂志编委、市作协副主席、市文联委员,笔名任隆、黔生等,发表文字近百万,涉笔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剧本等,辑印自选本《一羽集》。据其创作的剧本拍摄的电视片《妈妈莫流泪》年3月20日央视播映。另参编苏教版语文教材及导读书籍多部。
欢迎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