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理第1期丨一条评事街,半部城南史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www.xxzywj.com/m/

年,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发表《南京》一文,感慨“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在“古董铺子”里生活的南京人,无疑是幸福的:日常路过的街巷,都曾见证岁月沧桑;习以为常的地名,背后却有成串的故事……

探秘历史变迁,守护城市记忆。今天,新华夜归人新推“南京地理”栏目。第1期要说的是城南老街——评事街。

年南京城市地图中的评事街一带。

溯源

从“皮市街”到“评事街”

南京老城南,曾经是保留历史街巷和传统民俗最好的区域,其中评事街又最有代表性,可谓“一条评事街,半部城南史”。

评事街南起升州路,北至建邺路(笪桥),长五百多米,历史悠久,文脉深厚。

据记载,“评事街”最早被称为“皮市街”。元朝时期,不少来自北方的牧民在此聚集定居,他们习惯吃牛羊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皮毛交易市场,这条街巷就被称为“皮市街”。

元灭明兴,“皮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做越大,成为南京“九市”之一,皮革作坊和皮货交易生意红火。只是后来因地方口音转变,“皮市街”渐渐变成了“评事街”,其中一段又被称为皮作坊。

《正德江宁县志》就有记载:“皮作坊在县西北,西通评事街,东通帽儿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短暂改名立新街,后又恢复评事街原名。

年的评事街街景。

文脉

灯市曾与夫子庙齐名

南京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提倡元宵赏灯,南京“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远近闻名,直到今日,元宵节赏灯,依然是南京人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如今南京人赏灯,基本上都是去夫子庙或老门东,而在清代,南京评事街的灯市也非常红火,并有老字号“明角灯店”。

潘宗鼎《金陵岁时纪》记录:“正月初八、十三、十五皆灯节,天青街白衣庵最盛,评事街江西会馆、门东长生祠亦然。”

清代甘熙在《白下琐言》中记载:“笪桥灯市,为金陵一胜。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灯市的盛况。

万寿宫(江西会馆)。朱偰摄

建筑

为慈禧庆寿建万寿宫

明清时期,评事街地处闹市,曾有不少老建筑,其中最为知名的是万寿宫,相传是两江总督府为慈禧庆寿而造。

石三友著《金陵野史》记载:“评事街南段万寿宫是城南一座很有名的建筑,为祝贺西太后寿辰而建成的。每逢元旦或其他盛大庆典,自两江总督以至各府道的文武百僚,都要全副仪仗,到万寿宫恭请圣安,仪式极隆重。”

清朝末年,很多江西瓷器商人在南京推销景德镇瓷器,他们集资将万寿宫改为江西会馆,并精心装修,将江西的瓷器运用于照壁等处,显得流光溢彩。甘熙《白下琐言》就记载:“江西会馆大门外花门楼一座,皆以磁砌成,尤为壮丽。”

著名学者朱偰先生在《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留存了一张江西会馆的珍贵照片。

除了万寿宫,位于评事街的著名建筑还有明代“瞻云楼”和“宴园”,只是世事沧桑,如今都已片瓦不存了。

夕阳下的评事街。

逸事

《新民报》副刊改名《评事街》

评事街还与中国报业有过一段故事。

民国时期,评事街上曾有几家晚报报馆,其中有着“副刊圣手”之称的张慧剑,在此将《新民报》副刊改名为《评事街》,传为美谈。

张慧剑是南京人,年出生于城南白酒坊,他是著名报人、作家、评论家,因与张友鸾、张恨水同在《新民报》任职,被称为“新民报三张”。

抗战胜利后,张慧剑在南京主编复刊的《新民报》副刊,他将讨论社会问题的副刊改名《评事街》。“评事街”既符合副刊针砭时弊的主旨,而且借用了城南的评事街地名,一语双关,颇受好评。年,张慧剑回到南京老宅定居。

正在修缮的评事街40号老建筑。

未来

保护“一路、两街、十三巷”

对老南京人来说,评事街一带曾经是美食的天堂,是绕不开的城南记忆。“最地道”的南京板鸭、“最有南京味”的牛肉、外焦里嫩的牛肉锅贴……应有尽有。

如今的评事街,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鲜。几百米长狭窄的巷子,两旁老屋墙壁斑驳,拆迁工地一片狼藉,收旧货、搬家的三轮车往来不绝,嘈杂纷扰,和附近光鲜的熙南里街区形成鲜明对比。

破旧的评事街,未来在哪里?

根据规划,评事街片区将变身集老字号、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重点保护“一路(升州路)、两街(评事街和绒庄街)、十三巷(大板巷、千章巷等)”的格局。

评事街还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绫庄巷31号民居),64处已公布还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一处历史建筑(大板巷35号民居),都在保护范围。

此外,街区的古井、古树,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地名、传统民俗技艺、院落空间及相应的生活方式,都将予以保护。

我们期待着评事街的新生!

编辑:胡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