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拿着门票站在玄妙观前的情景。门票不贵只有十元,买的时候心里嘀咕了一声。可是走进去看到玄妙观就那么大,多少有点遗憾。没看到什么,只有三清殿一座留在记忆中。
这是一座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古道观,据说是江南“第一观”。我第一次看到的玄妙观,多少与个人的见识与知识面有关。回来后反复回想,居然想不起什么。
第二次,距离第一次至少十年。观前街比第一次宽阔了一点。我又一次买了门票,走进玄妙观。这时候,我已经游玩过不止一座道观了。说实话,在我心中,对道观的印象不如寺庙好。道观里最让我不舒服的,是抽签、算命、看相的人。
玄妙不可言
记得在桂林和贵阳,我都身不由己地被“算命”。在西南一隅的青岩古镇,同样被“算命大师”盯上。我不相信这些。假如我的命被别人算出来了,还有什么意思?不是泄露了天机吗?在桂林那次,很难脱身,每一个借口都在“大师”的掌控之中。好不容易出来,站在外面等待同伴。
后来得知,我们中有一位相信的人,被要求用八百块钱消解“灾祸”。八十年代的八百块,什么意思?何况出差的女同胞,很少有人带这么多现金。几个人好说歹说,“大师”勉强同意付两百元,才走出大门。我想,即便付了两百元,那位姐妹回家能安心吗?没事罢了,有事一定会想到这次不期而遇的“算命”对不?
因为此,对道观我多了抵抗。我希望玄妙观能改变我对于道观的固有印象。但是没有。我刚走进大门,就有一个攥了道士发髻的人,在距离我尚有一段的地方说:你这个面向很好,很有福气的一个人。我心说,来了。装着什么都没听到,继续往里走。
第二进,又有一个人接着前一个人的话茬,试图让我心动。我同样装着没听到,若无其事地观看游玩。我走进三清殿,看着代表道教最高地位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尊神,暗暗地问:你们擅长算命吗?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就是老子,他骑牛出了函谷关,不知所终。有人说他西去化胡,才有了后来的佛教。一气化三尊是也。
三清殿的卯榫结构
当然,我看到了那个著名的“四绝”石刻像。这是玄妙观的镇观之宝吧。据说玄妙观的宝贝有很多。我身在其中的三清殿本身便是著名建筑。该建筑为满堂柱风格,符合《营造法式》结构。殿内壁间嵌有很块多碑石,其中以南宋宝庆元年张允迪所刻的“太上老君像”最珍贵。为什么?
石刻上的画像由吴道子绘画,上方有颜真卿书写的唐玄宗李隆基的“赞。赞共由四言十六句:“爰有上德,生而长年。白发垂相,紫气浮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东训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则,累圣攸传。万教之主,先天地焉。函谷关右,传经五千。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四绝”之名由此而来。
三清殿与碑文石刻,是玄妙观最值得游玩也是最珍贵的地方,是我又一次游玩玄妙观最大的收获。可能道士也有所顾忌,在我进入大殿后,没有再叨叨。没想到我走出大殿想往后再走时,又一个“看相”的出现了。我心里忽然有一点小气愤,真破坏心情。道士、道家,不是以“出世”为己任吗?为什么会让人难以忍受?
第三次再去玄妙观,好像还是十块钱门票。这么多年了,票价没涨,也没取消。可惜我早年没有保管收藏门票的习惯,否则几次门票放一起,很有意思。这一次,游玩的重点我放在观前街。玄妙观只是惯性进去看看。因为我已经知道,玄妙观在历史上,曾经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上海老城隍庙齐名的热闹场所。三百六十行,行行在玄妙观都有一席之地。苏州人说的“白相玄妙观”,便是如赶集一般的情形。算命测字看相,本身是三百六十行之一,没错的。
四绝碑石刻
说到三百六十行,忍不住介绍下三清殿西山墙。那里有六十根大青石材质的六面柱体,每面刻一座天尊像,三百六十座天尊像,正好是一年的天数。这算不算玄妙观的一大玄妙?
相比唐宋的辉煌,虽然今天玄妙观已经恢复了很多,终究难以回到当年。毕竟,时代在变,一切都在改变。玄妙观,纵有万千玄妙,也不得不变!
录一首明代诗人陈继的《过玄妙观》,看看明代玄妙观的模样吧!“影摇红烛散庭辉,小殿香清午漏迟。啼鸟数声风习习,碧桐阴下立多时。”一点找不到这样的景,可惜。
细雨观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