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生活几年后,会逐渐掌握一些隐藏技巧,比如:
在“只有冬夏,没有春秋”的气候里,短袖、外套切换自如;
排队斩鸭时喊出行话:“四分之一烤鸭,前脯。搭个头,软边。”
然而,对于一些刚来南京的人来说,这座城市还是有太多让人迷惑的地方。
▲你知道,南京的市树不是梧桐是雪松吗?
下面,一起看看他们眼中的“南京迷惑行为大赏。”
01
南京高校林立,但每个学校都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趣味轶事。
南京大学作为江苏省内知名高校,总被外地人问起是“南京哪个大学”,只能自嘲是“南哪”,别名“九乡河文理学院”。
▲南京大学一度还因为后山有野猪出没,得名“南京野猪大学”。
和它相爱相杀的东南大学也没好到哪儿去,老被人误以为是福建三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被机场高速一分为二,住西区和南区等于异地恋。
▲好在南航的食堂,足以慰藉胃和人心。
河海大学校如其名,曾经一到雨季,“出了河海便是江湖”。
南京财经大学,一到期末图书馆就排长队,上演“南财环球史”。
南京师范大学,坐着校车去上课,每天从宿舍到教学楼要翻越两个山头。
▲好在南师的随园校园,和南师的妹子一样美如画。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有问号。南京高校,就是问号的密集生产地。
02
没有在南京迷过路,就不算真正体验过这座城市的生活。
南京南站,亚洲第一大火车站。每次都能遇上站在指示牌前茫然四顾的人,从1号线换乘到S1、S3,更是让人体验跑马拉松般的酸爽。
▲高铁站的几个楼层,也总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多的人,在新街口迷失了自我。
这真的不能怪我们记性不好,只是因为新街口站实在是太太太大了。
作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地下三层是1号线,地下二层是2号线,地下一层还有商业区,而且新街口站还有整整24个出口,24个啊!
▲不管你和朋友约在哪儿,最后都是大圆盘见。
不过,真正让人抓狂的还是南京站互不相通的南北广场。
一旦走错,要么站外绕行几百米,要么“回头是岸”再进站(代价是2块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约你在南广场见面,你去了北广场!
▲如果还是傻傻分不清楚,那就跟着指示箭头走吧。
LostinNanjing,每天都有新体验。
03
在吃这方面,南京人也有自己的体系。
好不容易习惯了huai面、huo馄饨,能自如地说一句:“阿有辣油啊?”
但是瞧一瞧南京人的餐盘,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你知道吗?南京曾是年全国小吃和面点消费指数最高的城市。
“一口白饭一口草”,论起吃野菜,南京人是认真的。
常吃的野菜多达50多种,“七头一脑”——荠菜头、枸杞头、豌豆头、苜蓿头、马兰头、香椿头、小蒜头和菊花脑,更是饭桌常客。
▲南京人评野菜:“闻了都说受不了,尝了都说烦不了。”
不过,比起被活珠子、旺鸡蛋支配的恐惧,野菜只是小菜一碟。
常常是在路边小摊上,蜂窝煤炉上架着不锈钢大盆,看似平平无奇的鸡蛋在水里翻滚。直到敲开蛋壳,才会受到直击灵魂的画面冲击。
半鸡半蛋的活珠子里,布满血丝的蛋黄边,蜷缩着柔弱无骨的小鸡。旺鸡蛋更甚,没有汤汁,长满嫩毛的小鸡已然成型。
▲妆容精致的潘西却坐在小马扎上,沾着椒盐,吃得津津有味。
在吃这方面,南京人完全突破江南的婉约印象,野性十足。
04
永远不要问南京人哪里好玩,不然一定会受到灵魂暴击。
外地人眼中的夫子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天下文枢!
本地人眼中的夫子庙:外地人才去夫子庙扎堆。
▲但是不管怎么说,夫子庙一年四季还是人声鼎沸。
外地人眼中的紫峰:南京第一高楼,拍照,打卡!
本地人眼中的紫峰:大雾天气风向标。
▲大雾缭绕的天气里,紫峰大厦顶上尖尖的“避雷针”一枝独秀。
外地人眼中的玄武湖:中国江南皇家园林!金陵明珠!
本地人眼中的玄武湖:划鸭子船的小学春游地点,大爷大妈排成行的相亲角。
▲奉劝单身的年轻人,不要轻易走进神秘的水杉相亲林。
尽管对去哪里玩有异议,但是没有一个南京人能逃得过苏果超市的支配。
初到南京,总会对方方面面的生活感到困惑。生活久了,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
城市内部一直存在歧视链,但永远不排外,包容每个异乡人。
小巷纵横交错总是绕不出来,但每个街巷里都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但是,哪怕吐槽了千万句,但最终你还是会接纳它的千面形象,爱上这里。
撰文
echo
部分图源
网络、大众点评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作者:更南京。专注南京吃、喝、玩、乐、游、购、新鲜事;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南京,爱上南京。卫星gong粽号,文章均首发于gong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