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公园,始终坚持不收门票,有11

公园是城市生活的标配,没有人不喜欢公园,那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公园是哪个吗?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很难去定义公园,古代的花园算不算公园?路边的小河算不算?如果非得找一个概念的话,那就是第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有独立空间和游玩价值的地方。

如此说来,中国第一个公园就浮出水面了,它就是无锡公花园。

年,无锡几个当地士绅本着回馈社会的品德,将几个私家小花园结合起来,在市中心修建了一处小桥流水的园林,决定对外开放,并相约始终坚持不收门票的原则,也不会对游客设定任何门槛,为此起了一个极具正义感的名字“公花园”。

该公园也被园林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

公花园为后世开了一个好头,第一不收门票,如果收了门票,就不该叫做公园,而是景区。第二不设置门槛,假若设定门槛,便失去了公共平等的意味。第三靠近群众,如果不靠近群众,远离郊区,去一趟跟过年似的也就没了意义。

公花园建于崇安寺旁边,这是无锡最繁华的市中心,客流量巨大,可谓寸土寸金。当地士绅在修建过程中,将洞虚宫道观与崇安寺僧舍的部分废墟合并,又捐钱挖池种树,兴起亭阁,成了一处小型园林。

抗日战争时,公园饱受战火摧残,不过仍倔强保持着园林的模样,如今公花园修葺一新,成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不太好找,我费另一番周折才找到。大门比想象的要小很多,飞檐式的屋脊,圆月状的拱门,两旁坐落着石狮子,小巧玲珑。入口处停放了一堆三轮车,看样子平日里常有老人前来相聚,热热闹闹的。

公园里遍植绿树竹林,苍翠繁茂,虽然面积不大却有曲径通幽处的意境。园林中央有处石块,上写“华夏第一公园”,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有了公花园后,大大小小的公园才在全国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公园的风格是江南园林普遍采取的“藏”式手法,通过植被和钟乳石,将风景遮掩起来,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偶然穿过小道,新的风景映入眼帘,不断带给人惊喜。

公园中心有座多寿楼,有副对联写得很好:“园成公界,当具公心,望游人护花系铃,务使长春不老;楼以寿名,允宜寿世,愿来者纪筹延算,同为大陆真仙。”

上联劝告游人要爱护花花草草,使得公园长青不老,下联指出了公园健身功能,希望游客都能健康长寿。这两重意思放到如今依旧合适,可见当时设计者的前瞻之心。

遗憾的是,由于商业的开发和蚕食,公园范围越来越小,如今只剩下一点区域。我倒觉得不如好好开发一下,将公花园做成全国公园的表率,也能提升无锡的城市文化。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无奈。公花园四周为崇安寺步行街,这是江南四大街区之一,同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齐名。南边则是《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居,因此变动哪一个都不太现实。

不如就好好保存公花园吧,将这个有年历史的公园,永远并温柔保存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