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明清官员的摇篮,世界

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687575.html

探访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时偶遇南京杨子江朗诵艺术团诗歌朗诵会解振华老师(科博志愿者),解老师博学多才

江南贡院南苑大门(检票口)

牌坊上有两幅对联,出自李渔

中间对联

圣朝吁俊首斯邦,看志士弹冠而起;

天府策名由此地,喜英才发轫而前。

两侧对联

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

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

江南贡院牌坊背面(检票口)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地处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包括南院和北院两个景区。牌坊背面有“龙门”二字昭示龙门之地

明远楼前水池及寓意

博物馆主体长36米,宽36米,高20米,采取下沉式设计,整体沉入地下20米,上部为方形水池,其形如砚,其状如镜,“镜”“鉴”相通,意在“以史为鉴”。水池面积刚好平米,寓意年的科举历史

“连中三元”牌坊

穿过连中三元牌坊,进入景区入口。地上有“连中三元”四字。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 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 名

三元释义

解元:唐代诸州县送举子赴京应礼部试称解,州县试称解试,名居 者称解元。宋代沿用此称。明清两代用以称乡试 名

会元:科举时代,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 名为会元

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代称进士科及第的 人。宋代主要指 名。元代以后限于称殿试一甲( 等) 名

迎宾大厅

该厅以“村童闹学”、“贡院赴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为主题的多媒体短片,生动展示古代读书人从幼学启蒙到金榜题名的生活画卷。迎宾大厅木墙上“中国科举博物馆”四周的塑料盒代表“号舍”。

下行坡道

博物馆从地面下去,整个坡道共米,一米抵十年,刚好再次寓意科举年的历史。两侧墙体上一面镶嵌着片片黛瓦,另一面则是数不清的竹简。瓦片堆积的形状,如同鱼鳞,寓意着古代无数仕子通过科举考试完成“鱼跃龙门”的转变;竹简则是暗示,若想实现“鱼跃龙门”,唯有辛勤苦读

铅字墙

一路而下,到达主馆的路上有很多文字,在左侧高达八米的壮观墙面上,镶嵌着铅字版的“四书”、“五经”,象征学海无涯。并运用铜色的经书文字,勾勒出满腹经纶的考生影像,呈现出赴考场景,游客犹如与考生结伴同行

进入科举博物馆主体后,自下而上参观(步步高升)。站在地下负4层,犹如身处一座“庭院”,周围水池环绕,从环形的“天井”向上望去,清楚地看到星空粲然。庭院中央是四层通高的魁星堂,在魁星点斗四周,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在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象征着科举考试的 目标

负三层

金榜题名是科考过程中最荣耀的环节,是“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的重要时刻,体现出整个社会对进士的钦佩与赞扬之情

负二层科举之殇

本厅展示了科举制度走向废除的历程,叙述清朝末期的中国在社会、经济、思想上的变革冲击下,如何对国家的取士制度进行逐步调整

负一层文创纪念品区

“让游客离去的一刻,把文化和记忆带回家”,这是博物馆文创精品店的初衷。别具一格的书签、“萌萌哒”小状元人偶、状元郎笔袋、明远楼钥匙扣……一件件带有浓浓科举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让观众得以用另一种方式记住科博馆,回味特色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