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虽是长江下游的沿江城市,可是老南京城里的人提起母亲河,想到的却是秦淮河。据有关历史记载,在古代,这条河原先叫藏龙浦,当时的流向并不是现在这样。传说,秦始皇曾经巡游到南京(当时叫秣陵),发现这里有王气。他担心影响王朝稳固,于是下令开凿附近的方山,把藏龙浦的水切断,引流进长江,泻掉这里的“王气”。
秦淮河在南京城南的通济门附近分为了两条支流,一条支流流入南京城内,另一条在城墙之外。城外的支流就是南京的护城河,叫“外秦淮”;城内的支流叫“内秦淮”,长度大约有五千米,也就是十华里,所以被称为“十里秦淮”。“十里秦淮”风景优美,在古代还是繁华的商圈,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讲的就是这里。
以“十里秦淮”为枢纽,沿岸有众多古建筑群,以夫子庙为中心,还有白鹭洲公园等美景,它们一并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夫子庙景区。这个景区可是国内第一个5A级的开放式景区,既然是“夫子庙景区”,当然首先要游览的就是夫子庙了。
据说,早在东晋时期,丞相王导认为国家要注重培养人才,于是在秦淮河岸建立了太学,这就是夫子庙最早的雏形。后来,宋仁宗改造了晋朝的学宫,用来供奉孔夫子,就被称为“夫子庙”。现在的夫子庙是一组古建筑群,包含孔庙、学宫和江南贡院。重点推荐中国科举博物馆,这是近几年在江南贡院遗址基础之上规划兴建的。明清时期江南贡院是南方的科考中心,最盛时期,考舍达到两万多间。不仅是江苏、安徽,还有南方很多省市的考生都会赶来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科举考试,期待着能榜上有名,从此平步青云。江南贡院的历史里,出过很多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比如唐伯虎、陈独秀都是在江南贡院考过试的;林则徐、曾国藩还曾在江南贡院当过考官。
现在去参观江南贡院遗址,置身当年的考场中,看着那一个个小格子间,你能想象到当时考生的艰难,两万多人聚在这里好几天,只为一场考试,这得卷成什么样啊。当时的场景,现在提起就是历史知识,问问在校的孩子们,他们还真不一定能知道。对于有求知欲的孩子,教育环境非常重要。想要继续深造,不满足于当前学历的年轻人,一定要找一家信得过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比如南明区励志教育咨询服务部,他们拥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优秀、专业知识扎实的师资团队,掌握最新教育信息,与各大高校专业课程紧密挂钩,针对每个学员的学习习惯和答题风格,量身定制教学方式。南明区励志教育咨询服务部,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以学员的未来为导向,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咨询,面授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课程和答题技巧,是以学员为中心的的服务型教育机构。有了专业的人帮忙,即便到了贡院那样的环境去考试,相信也会是信心十足!
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个地下馆,就像一个埋藏于地下的历史宝匣,记录着科举制的兴衰。进入博物馆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浅水池,就像地上的一面明镜映照着对面的明远楼,有“以史为鉴”的意思。整个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就像是一种探宝的过程,通过一件件馆藏品,领略科举的历代变迁。
在夫子庙的南面,有一条看上去不起眼的小巷子,却历史悠久,名贯古今,它就是乌衣巷。最早的有据可考的历史记载,这里曾经驻扎着吴国石头城部队的营房。有人说,一定要在黄昏时去看乌衣巷,因为可以领略到“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唐代刘禹锡的这首诗传诵至今,让乌衣巷成了中国最著名的古巷。
关于“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谢”的故事,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晋代王家和谢家两大豪门都住在这里,因为两家世子喜欢穿乌黑的衣服显得尊贵,所以这里得名乌衣巷。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是一个叫王谢的人的宅邸,他外出游历到过一个乌衣国,回到故乡之后,他很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于是把自己的宅邸改名乌衣巷。逛到这里,应该也到了晚饭时间了,记得要去美食街,尝尝老南京的特色小吃。
晚饭之后,你一定不能错过的是秦淮画舫。秦淮画舫又叫“秦淮灯船”。相传在西晋末年,迁徙到南方来的北方人把秦淮河上的渔船做了改造,他们把北方马车那样的顶盖加装在了普通渔船上,就做成了最早的秦淮画舫。之后历朝历代,游人们都乐于乘坐画舫游览秦淮河美景。
清代的《秦淮画舫录》里说,自六朝以来,游历秦淮河的人一定会乘坐画舫。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写过秦淮画舫,他说里面里面有红木家具,陈列着字画,船舱可容纳二三十人……现在乘坐的画舫,外形还是古色古香的,但里面的装备已经很现代了。现代画舫不再需要人力撑船,而是采用电机驱动。船舱里还安装了空调,供应秦淮小吃,还有随船的讲解员一路为游客讲解沿途的故事。你会看到双龙戏珠的大照壁,会路过王昌龄曾经宴饮的古亭,会看见刘禹锡笔下的朱雀桥。一路上还有桃叶渡、白鹭洲、东水关,美不胜收。
游过十里秦淮,才算真正来过了南京;也只有游过十里秦淮,才能感受到“金陵”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