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一假期刷屏的三星堆雪糕吗?天气渐热,“全国文创雪糕大赛”也上新了。
近日,陕西“俑”气雪糕冲上热搜,引众多网友围观:虽迟但到!
新奇的文创雪糕--流动的风景线
如今,许多地方的景区都推出了富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雪糕,样式新奇的雪糕成为了景区中流动的风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景点造型衍生出的文创雪糕不仅能加深游客对于景区的印象,营造出旅游的仪式感还有助于景点打造专属符号特色。
充满特色的雪糕让游客们在游览之余停下脚步,产生进一步消费意愿,一些老牌景区也因此又焕发出了新活力,吸引着不少网友纷纷前来打卡。一个小小的雪糕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嗨,你是小看了“好吃的”的影响力!
“好吃的”对地方的影响有多大?
“沙县小吃是沙县的?有沙县这个地方呢?”“你说的柳州是螺蛳粉的那个柳州吗?”靠着美食“出圈”的福建沙县、广西柳州,它们被提及的时候,总沾着当地美食的光。
在地广物博的中国,地方特色小吃所形成的美食文化多若繁星,如上海的城隍庙、成都的宽窄巷子以及南京的夫子庙等,如同盘根错节的经脉一般遍布华夏大地。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由于不同地区会因当地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呈现出饮食习惯的差异。而习惯尝新的味蕾让特色美食逐渐成为了各地旅游景点、乃至城市特色的核心表现和亘古命题。
“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够好吃,总会有人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慕名前来。
如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美食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迅速走红,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Top流量。
“美食旅游”方兴未艾
近年来,美食旅游在各地开展得热火朝天。美食旅游是旅游的一个类型,是以“美食”作为吸引物和主要消费动机的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过程。
美食旅游以为食为游,旅游者不仅是为了获得味蕾上的狂欢,也是为了了解当地的美食文化,亦或是参加围绕美食而举办的美食旅游活动。
美食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和美食的制作技艺是不同地区长期积累的非物质遗产,对于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表现地更加明显。
图片来源于今日沙县
以沙县为例,沙县自年举办首届“12.8”小吃旅游文化节以来,每年都举办美食展活动,展示有千年积淀的小吃文化,喜迎八方来宾。
如今这个节日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甚至闻名东南亚。目前沙县有6万多人从事小吃行业工作,为沙县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是沙县小吃不断产业化升级的结果,其实现了地区美食文化内涵与城市发展协同,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特色美食、旅游的全面开发,也促进了当地经济效益提高。
美食旅游能否扛起旅游经济的大旗?
近日,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旅游是疫后重振的生力军。旅游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关联产业达多个,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的贡献率超过80%,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美食游”可以给旅游业贡献多大的力量呢?
据调查显示,即使有“好吃的”在呼唤,很多人并不会单纯地为了品尝美食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美食游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现阶段美食旅游开发中仍存在着认知理念不健全,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价值宣传,开发水平不高等问题。
●由于地区的美食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没有实现基础整合,特别是旅游特色与地区美食的产业链构建不完善,导致诸多地区美食的开发水平得不到提高。
●同时,安心舒适的旅游环境无法完全得到保障,就像前段时间“三亚海胆蒸蛋里没有海胆”舆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游客的积极性。
●而且,主打地方特色美食的餐饮店实际上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可能不太“正宗”的美食会影响消费者对地区特色品牌的判断,破坏特色美食旅游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会劝退一些游客。
正如央视评文创雪糕所言:始于颜值,还得忠于品质。文创雪糕光好看是不够的,还要安全健康、价格适中,景区也要避免浪费和攀比,量力而行。
对于那些有着丰富美食文化的地方来说,亦是如此。只有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把好食品质量关,守住美食金招牌,让游客欢喜而来,满意而归,才能经得住考验,长红不衰。
你会为了“好吃的”去哪里呢?
最近辽宁又出确诊病例,61岁沈阳刘大爷不幸中招。看了刘大爷的流调记录,大家忍不住发问:
“鸡架到底有多好吃?每回沈阳确诊人员行动轨迹里必有鸡架?”
网络上又掀起了一波等想组团去沈阳吃鸡架的热潮。
你会为了“好吃的”去哪里呢?
你觉得哪里值得一去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