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之臣虞世南,著笔髓论书旨述

导语:虞世南不仅是初唐最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而且在政治上、文学上亦有一定的地位,唐太宗赞其为“五绝之臣”,可谓“德艺双馨”。

虞世南的书法生涯由幼年开始直至终老,其书始得智永真传,至初唐已确立书坛地位,而后的书法艺术日臻佳境。虞世南遗存下来的书迹不多,却足以反映虞体“沉静典丽”的书风,《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等件件被奉为经典。

此外,他的书学理论著作也为历代书学理论家所推崇,《笔髓论》、《书旨述》等书论反映了其深邃的书学思想,包括:“兴”、“解书意”、“冲和之美”、“心悟”等多种范畴。

《孔子庙堂碑》

01《笔髓论》

《笔髓论》共有七个小章节,分别为叙体、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这七章,主要叙述了汉字的起源以及后来的演变过程,指导书家在书写时应该如何把握好心与手,笔与纸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该如何运笔、怎样合理安排字体结构布局等多个层次。

叙体:虞世南在叙体一章开宗明义,说文字乃经学之根本,也是君王政事的源头,将文字提到了儒家经典与政治的高度。他表达的意思很明显,虽然前代出现了很多有成就的书家,但从古至今没有人将书法用笔的精妙之处说清道明,显然接下来文章的意图便是阐述书法用笔的精妙之处。

辨应:承接上文,讲述了书法用笔的奥妙。虞世南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六个重要的概念:心、手、力、笔管、笔毫、字。前五者全是为了最后的“字”,而后五者全都由“心”而来。揭示了书法创作的过程:手承接心的使命,发力,而笔管兼顾笔毫,有分寸、有节制地书写,毫不凝滞。

指意:虞世南在这一章中通过几个截然相反的范畴论述了在运笔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书写速度不能太缓,也不能太急;不能写的肉多,也不能露骨;线条要粗而且锐,细而且壮;长划短划都要适当。

释真:虞世南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讲真书的用笔方法,其间也穿插了行书、草书的用笔窍,论述细致、周详。下笔要遵循运腕的规律,依靠腕部的力量,保持运笔的力道,拂掠毫端使其向下展开,在做牵撇拨勒的笔画的时候要转动笔锋,如果是写行书和草书,手指头要稍微用力,保持转动手腕的状态。

释行:虞世南在释行一章主要论述了书写行书应该掌握的笔法技巧。说行书的书体略同于真书,但行书的顿按不同于真书,要像猛兽搏击、噬咬猎物时的紧张状态一般,在用笔的进退方面要像秋天的鹰攫取食物一般,要迅猛出击。掌心向下覆着手腕执笔的时候,需按住笔锋,直引而下,手腕则要游于内旋、外拓两种笔法之间,回旋曲折各种笔势才会舒展自如。

释草:这一章谈到书家在书写草书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技巧,先由草书用笔说起。草书的书写就是要放纵心意,任由奔放,覆腕旋转的时候,笔管要悬起来,笔锋要聚合在一起,用柔软的笔毫将外拓笔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左边作为外部,以右边作为内部,笔势要有起有伏,连绵不绝,不管是笔势的收揽还是吐纳,都要用内转的笔法将笔锋藏在点画当中。

契妙:虞世南在这一章强调书家一旦想要开始进入书写的状态,就要收揽视线,不去听外界的杂音,摈弃忧虑,神情凝聚在书写这一件事情上,心态要端正,气息要和顺,这样才会契合书写的妙境。反之,写出来的字就会欹斜,志气不和顺,写出来的字就有失偏颇。

《破邪论序》

02《书旨述》

《书旨述》与《笔髓论》两篇文章文辞与内容具美,读来通俗易懂,其书学理论被历代书法理论家视为珍宝。

虞世南在《书旨述》中通过主客一问一答的方式,叙述了书体的演变过程。首先总结了古文、籀文和篆书的发展历史,其次阐述了隶书和草书的由来,最后说到了书法的玄妙之处。由客人发问,虞世南作答,一问一答之间,虞世南将问题阐述的清晰透彻。

此文共三段,在第一段中,虞世南先介绍了他的客人,说这位客人叫通玄先生,喜欢搜集古代的书法真迹,因为虞世南知道文字的发展历史,及其来源,通玄先生常常要虞世南帮他鉴赏品评书法作品。由此,虞世南根据当时的认知解释了大篆的来历,仓颉创作了古文字,史籀创作了大篆字体。随后虞世南讲述了小篆的创作过程。虞世南在这一章中讲述了文字的由来,说明文字由来已久,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第二段中虞世南的客人通玄先生又问起隶书和草书的起源,虞世南讲述了今体书法的由来。而后,通玄先生由衷地感叹说:“哎,天、地、人三才各司其位,要想日月散发出光辉,必须要有一异人出现,来广施教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怎样才能臻于书法的妙境呢?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之间的书艺共放光彩,是后世学习的楷则与典范。”虞世南在《书旨述》的第二段最后,通过客人通玄先生的口吻,极力推崇王羲之、王献之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与卓越成就。

第三段中,虞世南也是通过通玄先生的说法来传达自己的书学见解。在几番询问过后,通玄先生最后说:“书法艺术是玄妙精微的,难于评价描绘这其中的优劣,书法的神奇妙用没有一定的规则可言,初学书法的人会很疑惑,在学书的过程中才会幡然醒悟,至于学习书法的宗旨,你可以说给我听听吗?”而最后虞世南说:“这就不必要再多说了,就把前面的话作为序言

至此,三问三答结束,书法的旨趣实则在虞世南前面的答话中已经显示了出来,书法艺术精微,奥妙之处,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证明,只有在深入学习的过程当中才会慢慢解除自己的疑惑。

《汝南公主墓志铭》

结语:

由于虞世南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学识渊博,又毕生致力于书法创作,对书法艺术及书学理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两篇理论作品又成书于晚年时期,此时的虞世南得以从当时书学理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点,对前代的书法艺术理论兼收并蓄,高屋建瓴地理解书学理论,再加以深入浅出的论述,向世人阐述了书法艺术的精微之处。

——END

让我们静下心来,向大师学习艺术生活和人生态度。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