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试点南京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出

导读

4月25日,《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当天的发布会上,南京市建委、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等部门领导出席,对方案的出台和细则做了解读。作为首个指导南京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统性文件,试点方案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预示着南京正式进入了城市更新时代。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年11月,住建部将南京等21个城市列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这得益于年以来,南京市持续开展的精细化建设管理行动。53条主次干道、.6万平方米建筑立面、75.5公里河道岸线实现品质提升。夫子庙步行街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小西湖更新入选全国优秀更新案例,为南京市全面开启城市更新奠定了基础。

长江岸线整治带来一江两岸新风貌。

南京市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徐淮舟介绍,此次城市更新试点方案包括总体要求、工作路径、工作任务、工作步骤、保障措施等5个部分,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对居住类地段、生产类建筑、公共类空间、综合类片区4类10个方面进行全要素、全方位更新,并着力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方案建立了城市更新的管理体系,解决了“谁来更新”的问题;划分了城市更新的四种类型,解决了“更新什么”的问题;明确了城市更新的工作路径,解决了“如何更新”的问题。

老小区整治塑造新视觉。

南京城市更新试点范重点聚焦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北新区和其他各区重点单元和重点项目亦可纳入试点范围。

与过去相比,城市更新不再局限于单体或某一地块局部,而是强调全要素覆盖,全流程管理。围绕居住类地段、生产类建筑、公共类空间和三者组合形成的综合类片区四种类型开展试点。

居住类地段方面,以小西湖、荷花塘等项目为试点,针对居住类历史地段、危旧房、老旧小等不同时期建成居住区实际情况,统筹采取“留改拆”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69万户。

小西湖微更新探索城市更新模式。

被列入更新日程的秦淮区小松涛巷。

正在进行的鼓楼区陶谷新村社区更新,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生产类建筑方面,以南京老烟厂改造项目为试点,分类采取整合集聚、整体转型、改造提升等方式,通过鼓励增加工业用地容积率、建设城市“硅巷”、引导土地多用途复合开发利用、新产业新业态可享受五年过渡期等支持政策,推动旧厂房、老菜场、老旧楼宇改造提升,激活高效“生产”空间。

金基国创园,成为国内工业遗产更新的标杆。

公共类空间方面,以省园博园、“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打造等项目为试点,呵护一江两岸和山水城林的城市禀赋,丰富微更新手法,筑牢城市绿色“生态”本底。

综合类片区方面,以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颐和路等项目为试点,加强历史风貌区或历史地段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逐步构建以社区中心为重要支点的15分钟生活圈,展现“全域”魅力。

颐和路11街区。

正在更新的熙南里街区。

为推动和保障城市更新试点方案,南京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级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建立“社区营造师”库,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格局。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更新导则等,构建全链条管理模式。研究出台南京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南京市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

按照南京的试点方案四个时间段,方案编制为第一阶段。年10月底前为第二个阶段,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更新项目,首批13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包括荷花塘、浦口老火车站、虹苑新寓等,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年底为第三个阶段,对试点项目进行总结,形成城市更新的“南京经验”。年1月至年12月为全面推进阶段。

城市的发展,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京市将不断完成城市功能与城市活力,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南京,为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本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南京城市更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