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为何一生沉迷佛道居然来源一个梦

王勃为何一生沉迷佛道?居然来源一个梦!文/小辉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风格清丽。他所作的赋在初唐时期也是非常有名的。王勃在27岁的时候所写的《滕王阁序》就是词赋中的名篇,其中对仗的手法对后世的诗人有非常大的影响。王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是一个世代的书香门第,他的祖父王通曾担任多种官职,后来隐退之后,专门在龙井讲学著书。王勃在小时候就天资聪颖,悟性过人,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童,六岁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九岁的时候就能读《汉书》,并且能够明确指出《汉书》中的错误。十岁的时候,他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读完了《六经》,而且没有一点儿障碍。连他的朋友杨炯都认为他的知识是先天带来的。在王勃14岁的时候,得到举荐,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王勃18岁那年,当时社会上非常盛行斗鸡,各个王爷之间的斗鸡活动更是热闹不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谁知这文章竟惹得皇上大怒,立即把他逐出了王府。离开王府后,王勃来到四川各地去旅游,在那里,得到了山川灵气的陶冶,因此王勃在诗文上进步飞快。他写的每一篇文章读起来都让人感到惊叹不已,特别是那一篇《益州夫子庙碑》。后来王勃又被重新任命为官,但是他的仕途依然不畅,甚至连累他的父亲也遭到了贬谪。这以后他便弃官在家,一心发奋读书。王勃的一生是非常的短暂的,他只活了27岁,但是在这27年中,他也度过了非常丰富的一生。他超出常人的才华以及他极短的生命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反差,以至于几千年来人们都对他感到非常的惋惜、遗憾,并且对他赞叹不已。王勃小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的父亲对他也非常的慈爱。父亲经常这样对他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听了父亲的话后,他便一直将父亲的话记在心中,在暗处到处查访优秀的医生,希望自己能够学一手好医术,当父亲的孝子。在王勃12岁的时候,遇到了曹夫子,曹夫子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夫,他能够像扁鹊那样从远处观望人的气色,就能够看清这个人的五脏六腑,还能像华陀那样,做非常大的手术。王勃拜曹夫子为师后才发现,曹夫子实际上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直系传人,这本书一共有五十三个传人,在这五十三个传人中,就有扁鹊和华佗。曹夫子虽然医术高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王勃拜曹夫子为师的事情,王勃家里的人是不知道的。曹夫子教了他许多知识,分别的时候他对王勃说:阴阳之道不能随便对人说,针灸技艺也不可随便传授给别人,永远也不要得意忘形,要始终不露声色地自我提高才是。曹夫子的话王勃一直记在心中,他又继续埋头苦学了五年。王勃在这五年的的时间中,潜心学习,最终得到了灵魂上的升华,他钻仰太虚,导引元气,感觉自己心中清净,内精澄明,于是有了一种想要放弃世俗杂事,修道成神仙生活的想法。王勃开始觉得人间污秽,于是产生了厌世离俗的情绪。他对外声称自己已经厌倦了人世间的生活,向往隐居的修道生活。再加上王勃有时候会有一些修道的朋友来给自己讲一些神奇的故事,这愈发增加了王勃想要沐浴仙侠的神仙生活的念头。此时的王勃正是20岁出头的年纪,再加上自己才华出众,本应该是博取功名利禄的大好时机,但是王勃却看淡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认为修道才是正理。这对一个风华正茂的才子来说,想要坚守于道、放下世俗是非常难得的。王勃潜心修道没多久,又开始想要修佛。但是他修佛的经历并没有被人们所记载下来。由于王勃的著作大部分已经流失,现在剩下的一本《王子安集》已经是明代皇帝根据后人所搜集到的一点点残篇凑合而成的,所以我们也无法知道他决心修佛的时间。但根据《王子安集》,我们可以知道在他20岁的时候,他还并没有想要修佛,所以他正式修佛大概是在20岁以后、27岁之前。在他留下的十篇碑文中,除了那一篇最有名的《益州夫子庙碑》以外,其余的九篇全部都是为佛寺写的碑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勃修佛的决心之深。那到底为什么王勃如此沉迷佛道呢?除了曹夫子带给他的一定影响外,下面这件事也可以解释这个原因。有一日,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来到王勃的身边,对他说了一句易有太极,子其勉之。王勃醒来以后,不停地琢磨孔子说的这句话,最终他恍然大悟——当你无欲无求的时候,离太极之境就不远了。曹夫子的教导加上圣人孔子的指引,王勃这才对佛道之理如此沉迷。本文百家独家原创,转载需注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