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旅游,别只是让人看看而已呀

清明三天假,是全年难得的小长假。随着国内疫情情形好转,疫苗加速推广,很多人选择出去旅游。本来开开心心出门,结果回来只剩不愉快!

以我为例,夫子庙是我旅游的目的地。先简单介绍一下此地,我们上百度!

百度百科截图

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曾经的南京文教中心、5A级旅游景区……当时看到这个资料,让我无比向往这个文化圣地,将于历史来个会面。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商业力量的强大!从入门那刻,我的每一举一动都在利益的计算之中。

入门缴纳门票无可厚非,巨幅夫子像前每鞠一躬就有服务人员喊着求福包保佑;一钟一鼓,按次算钱,也可十次打包优惠价;香不外带,焚香收费(香炉零星矗立几个香)。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一套下来,我走马观花钱费了些,但是美景无、精神无,只留下人群中留有我头的图片。当然我这也没有抨击景区收费,毕竟维护也要钱。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头看看当初建立这些文化中心的初心是什么?游客旅游是为了什么?

景区无感的“天下大同”

如果有人说建设这种文化景区、自然景区啥的就是为了钱,那我只能说:“知行一致,很成功!”

那我们的文化落地就只剩下“天下大同”的现代仿古建筑和收费求好事。这也让我想起温铁军老师提到的“中国人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

还是以我在夫子庙的经历来讲,现在的大多数景区都是按照相关的文化故事来规划搭配相应的实景实物,夫子庙无论是建筑格局,还是里面的人物雕塑都是有故事可依,精美可鉴。

图片来源网络

但说实话,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真的无感,相信许多人在全国各种景区游玩后都是这种感觉,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仪式感让我们不同

我在点香时突然领悟了这点,让大家逛各种商业景区特别无感、无差别是仪式感出了问题。

在商业景区时,我们的行动只剩下眼睛看、脚走路、手掏钱三大通用行为。接下来我们闭上眼回忆一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区,是不是存在着与平常不同的行为记忆,比如:

和家人一起行礼

新学的祭拜礼仪和流程

购买不同祭品的说法和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就是一个不同点,将我们的旅游经历标记出与日常的不同而印象深刻。同时仪式感才是文化在人行为的体现,融入人们生活的具体呈现。比如说我去夫子庙时正好有些小学生在导游指引下向长辈行礼,这就是非常好的活动。

并不是逛了一圈看了墙上写的几个“忠孝仁义”的解释就懂了,而是在夫子庙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举行了一场日常少见的鞠躬礼,才让这次夫子庙游的体验感悟更丰富起来。

所以在这,还是建议那些根据不同故事建立起来的文化景区多多想想有什么能让游客参与的活动,不是来了—看了—花了—就没了,要这样干嘛不线上VR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