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纵观阜阳太和县的几千年历史,这里是地杰人灵的宝地,历代文人迭起、名人辈出,这都与太和县地区长期以来“尊儒重学”之间是分不开的,文庙恰恰就是太和县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精神建筑文化遗存,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
我们不能让太和县文庙在世间历史长河的漠视下悄然失传,保护好如今的太和文庙,对于我们传载传统文明具有其所不能替代的历史重要意义。太和文庙既是整个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也是历代太和人们传承和保护的成果。我们共同传承和保护太和文庙也是太和人们的职责所在。
太和县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群之一,其坐落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衔三十五号,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厉史,为元大德八年,达鲁花赤(元县官)李英修建而成,期间屡次遭遇战乱兵匪践踏以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是历朝人们屡修屡毁,其文庙的建筑也是越来越少,规模也是逐渐缩小,在漫长的岁月之中饱经沧桑。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才又一度复兴起来,被当时的人们重建恢复如初。
文庙面阔有五间二十余米,进深十余米,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面,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宫殿式建筑,具有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征,是木橼架台梁大殿式建筑,房顶琉璃瓦,屋脊有套兽,四角飞檐,当真是宏伟壮观。
在古代的时候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其又被之称为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不过人们还是称呼“文庙”之名是最为普遍。
由于圣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统治安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古代的历代封建王朝执政者都对孔子是非常的尊崇备至,当朝者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当时的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文庙又开始鼎盛繁荣了,当时的朝廷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地均都有修建恢复孔庙或文庙。
当时文庙的数量之多、其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建筑类别,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时候的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南北依次有万仞宫墙、魁楼、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侧有兴贤坊、文昌阁、训导宅、进德斋、崇圣祠等各类建筑,西侧则有育才坊、省牲所、修业斋、敬一亭、射圃亭等古建筑。
文庙的大成殿、殿内宽敞又明亮。中间还雕刻有汉白玉的孔子像一尊,雕像上还悬挂有“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德侔天地”、“道贯古今”等多块牌匾。周边的金柱上还分别挂有“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等楹联。殿前的月台、栏板、御路都是由白色汉白玉石所雕刻,还雕刻有双龙戏珠,真是栩栩如生,宛如真龙在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