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报春,万物复苏。昨天是南京市景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后的首个休息日,不少景区刷新了恢复运行后的客流最高纪录。今天,市民钟爱的红山动物园、美龄宫、科举博物馆等景点也重新开放。
市文旅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全市共有32家市属、区属景区恢复开放。目前,全市国家等级景区中,恢复开放的已经超过六成。
市民在玄武湖游玩。谷文俊摄
连日来,南京市各大公园景区客流明显“回春”,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也得以复苏。不仅释放出了前期被冻结的旅游消费需求,一些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升级旅游消费也得以培育壮大起来。
1
现场:赏花看灯,不少景区“喜提”客流最高记录
到玄武湖坐游船,去明孝陵拍玉兰花,到中华门瓮城看花灯……随着气温的攀升,连日来,许多市民到景区舒展身心。不少景区都刷新了自恢复开放以来的客流最高纪录。
3月13日,南京城墙灯会重启,现场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南报融媒体记者董家训摄
火树银花合,万盏花灯明。3月13日晚,年南京城墙灯会再次点亮。当晚,中华门瓮城至赤石矶段,28个大型灯组,近万盏大大小小的花灯相继绽放。
花灯照亮了城墙上方的夜空,再现流光溢彩的绝美金陵,用璀璨光芒驱逐疫情阴霾,温暖人们的内心。“看到这么漂亮的花灯,觉得生活又恢复了以前的美好。”从安徽自驾来南京游玩的游客辛盼盼说。
市民乘坐玄武湖游船。南报融媒体记者李子俊摄
几十只颜色各异的游船荡漾在碧波粼粼的湖面,游客三三两两泛舟湖上,看岸边莺飞草长。樱洲上,嫩绿的垂柳和雪白的早樱交织在一起,吸引了不少戴着口罩的汉服美女“打卡”自拍。截至昨天17点30分,玄武湖共迎来了超5.8万人次的客流。“这个数字刷新了上周六4.2万人次的客流新高峰,比恢复开放后的第一个周六增加了3.3万人次。”玄武湖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紫君,景区核定的日最高承载量是18万人,疫情防控期间不能超过核定值的50%,即9万人。“目前人数还是有序可控的,大部分都是预约入园。”
滨江公园眼下也是春色满园。郁金香、紫叶李、玉兰花等都在盛开。昨天,其下属的绿博园,万景园,青年文化公园,鱼嘴湿地公园,滨河公园,中央公园,生态公园等8个公园,入园客流共计人次,也刷新了景区恢复运行以来的客流新记录。“天气好,百花开。出来放松的市民明显多起来了。”工作人员告诉紫君,刚恢复开放时一天只有几千人,相比之下,昨天的客流增加了十多倍。
3月14日,市民在夫子庙景区游玩。资料图片
夫子庙核心景区,也从刚恢复运行时的“静悄悄”变得热闹许多。“上个双休日两天的客流都分别超过了1.7万人次。这周的工作日,客流也较之前明显增加,基本上都在一两万人。”景区工作人员告诉紫君。
2
防控:丝毫不松懈,市民自觉戴口罩验身份入园
景区频频喜提客流最高纪录的同时,管理方和市民的防控措施一点儿都没松懈。
戴口罩、测体温、不聚集等这些“必备条件”,已经成为市民游客在景区游览时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昨天下午,在夫子庙的秦淮游船上客点,几名市民戴着口罩,购票后用“苏康码”或“宁归来”进行身份和健康核查,测量了体温才依次上船。工作人员引导他们隔开坐,并保持全程开窗,通风透气。
秦淮画舫重新迎宾。南报融媒体记者李子俊摄
游览结束,画舫返回码头下客后,保洁人员立即对船内进行消杀。“虽然南京已经很多天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但大伙儿防控丝毫没有松懈,我们出来游玩也很安心。”市民王翌说。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您全程佩戴口罩……”恢复开放后的每个双休日,在明孝陵景区,由城管、公安、景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小分队”,都在园内不停巡逻。而梅花山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喊话提醒不聚集的无人机,以及入口处可无声“秒测”的红外线体温检测仪等“高精尖”装备,也在恢复开放之初就已经上岗。为了减少接触,核心景点30个卫生间甚至还安装了感应式洗手液盒。
梅花山景区里,市民戴着口罩踏青赏梅,乐享春日暖阳。南报融媒体记者段仁虎摄
在位于玄武门内的玄武湖游客服务中心,早在恢复开放之初,就被改造成了一个独立的隔离区,里面消毒水、酒精擦试剂、口罩、桌椅等一应俱全。“如果在入园测温时发现有人体温异常,可以直接送过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此外他们还在解放门,以及情侣园的翠洲门均设立了独立隔离区。不过,自2月19日晚景区恢复开放以来,目前它们还都没派上用场。
市民游客打卡玄武湖樱洲。南报融媒体记者杜文双摄
为了加快游客入园速度,避免聚集,昨天起,玄武湖景区还优化了入园管理措施,通过玄武湖预约小程序完成一次实名预约入园的市民、游客,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