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古代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天下文枢”是指当时大多数经世济国的人才都是从这里输送给朝廷的。千百年来,这里文人荟萃,佳作频频,也是书院汇集之地。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是对孔夫子极高的评价。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夫子是最早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念的人,放到今时今日也是理想老师的化身。
可能是心理作用,夫子庙内的猫,眼神都很睿智。
每年临近重要考试前夕,大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和莘莘学子们蜂拥而至,虔诚祈祷许愿,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有朋友调笑说:“这里是文庙,那就是只保佑文科生,那理科生怎么办?但求心安吧……”当然了,现在的文庙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学科了,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向往。三分运气,七分发挥,剩下的九十分还是看实力。
院子里的地面上画得是中国象棋的棋盘,棋子可以移动,很像影视剧中高手过招使用的木质大棋盘。还可以当作板凳歇脚,好看又实用。
当时刚巧赶上一个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会,来自很多国家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文庙,每人还发了一张调查卷,解散之后需要自行在展厅找到答案。这可能就是开放式教学吧,参观过程中被各国语言包围着,介绍孔夫子生平的壁画文字很多是生僻字,我都不全认识,也不知道英文如何翻译(大部分英文看不懂),也不晓得他们是怎样理解的,有些好奇。
这个祈福钟应该是收费的,也是庙内创收来源之一吧。当时过来一个工作人员,好像是因为来了外国友人,免费为小朋友们撞了三下送祝福。钟声确实洪亮悦耳,余音绕梁。
金声玉振表示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域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这个词出自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赞誉,称赞他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对于文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没想到还遇到了机器人小可爱,平时经常在银行大厅见到这款机器人,没想到它们的工作领域也拓展了。有一位应该是来自广东的大叔,讲的是粤语,非让小机器人背诵古诗词,小机器人一直重复“请讲普通话,请您讲普通话,我听不懂”,场面一度很欢乐。
过去的生活用品都是有寓意有讲究的,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比如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通过武科,达到“封侯”的目的。
捷报应该就相当于现代的录取通知书吧,这么一张纸,在当时象征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多年的苦读,终得回报,即便现在看来,也能够体会到当事人收到捷报时喜悦的心情。
有考试就有作弊。古人五花八门的作弊方式可不输现代的学生,在没有缩印机器的古代,这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叹为观止。那个时候管小抄好像是叫“夹带”,考试前搜查极为严格,若被发现后果也是很严重的,主要有枷号、斥革、刑责等。
背惯了上下前后八个拉链口袋还装不下的大书包,突然看到这样的迷你小书包,在脑子里粗略换算了一下,毕业班的学生每天上学大概要带二十个左右吧……
门前就是秦淮河风景区,地灵人杰就是这样的画面吧。
朋友们考试前拜过孔圣人吗?有没有取得好成绩呢?
我是子曰独行,诙谐的旅行,悠哉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