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千年的秦淮河上繁华依旧

既不是节假日,也不是双休天,但游人如织。南京市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号称古代第一学府,其规模和历史宏大而久远。从供奉孔子的庙到中轴线的殿堂,竖立的三块碑石算是这座庞大建筑留存的古代实物。历经三次兵火焚毁,华夏文庙,劫难重生。孔子的生平事略,学校教育的起源发展,科举伴随封建社会兴盛起落徐徐呈现。文字,文物和图片让人款步于华夏文化长廊之中,饱赏品读而不辍。

傍晚的秦淮河,绿暗的水面并不宽阔。只有少量船只在航行,两岸的游人多集中在桥上驻足观望或拍照。

到了东水关,天色完全暗下来。高大的明城墙下的秦淮河穿墙下桥涵而过。五彩灯光下巍然而立的笔直高墙与下面泛着绮丽波浪的秦淮河动静辉映。

拾级而上,巨大的城墙砖块,损破残旧如黑色的沉默符号。生长缝隙的青草依傍着沧桑古老的建筑,使人信觉这堵防卸之墙的悠远苍朴。这时,传来清亮的笛声,它和着涌出纳凉人群的脚步与谈论开始了夜的序曲。

蹦跳奔跑的孩子们在城墙上面欢笑,下面的秦淮河此时犹如一条彩色的灯带在舞动辉映。

游船多了起来,一艘艘满载着游客行走在光影声响之中。两岸的长廊,人们或眺望或拍照或观看岸边越剧表演。形状各异的茶舍酒楼,灯光熠熠。促膝而谈,相依相偎或一个人发呆。萨克斯悠扬深情的乐声飘荡四周,给这夏季晚夜的河岸添上许多浪漫情趣。

夫子庙广场不远处宽阔的水面上,音乐声中,长衣女子舞动身姿,不一会男子登场。光影交错中,演绎着爱恨情仇。仿佛唐时杜牧近代朱自清笔下船舫酒肆,浆声灯影,歌吹笙乐的情景又跃入眼前。只不过,此时,光影更璀璨,声音更喧响了。

当然,也无从见到杜牧诗句里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了”,只是,繁华依旧,歌舞依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