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馆,一个鸟市,是养鸟人最喜留连之处。
鸟市起源于何时如今已不可考,推测不会晚于唐代。北宋已有鸟市的确切记载,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大三门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异兽,无所不有。”南宋时临安城内商业繁盛,禽鸟买卖及养鸟器物被归入“小经纪”一类,集市上有卖鸟禽、鸟食、鸟笼、鹁鸽铃的,有修理鸟笼的,还有给禽鸟看病的,与后世的鸟市已基本相同。到了清代,随着民间养鸟的兴盛,以鸟为业的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围绕买鸟卖鸟以及鸟食、鸟笼、鸟食罐等各种物品的买卖而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鸟市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扬州、汉口、成都等地的鸟市,交易兴旺,远近闻名,成为当地和附近地区禽鸟交易的集散中心。
清代时,位于天子脚下的京城北京人口稠密,商业繁华,城内豪门权贵富商大贾、文人雅士云集,其人文荟萃、财富聚集非他处所能比,养鸟玩鸟等消闲娱乐亦居全国之冠,与之匹配的鸟市生意兴旺,全国闻名。关于北京鸟市的记载既多且详,但大都为晚清及民国年间的鸟市情况,清初期和中期的鸟市情况记载相对较少,见于记载的如雍正朝敕修的《八旗通志初集》卷二《八旗分布图》记载,当时,马市在隆福寺西南,雀市在隆福寺东南。道光时人杨静亭在所撰《都门纪略·市廛》中记“雀儿市在东四牌楼隆福寺西口,其鸟有相思鸟、倒挂鸟、洋鸟、白鹦鹉、鹤鹳以及竹笼、食水磁罐俱全。”其时鸟市规模已十分可观,杨氏诗云:市陈隆福鸟堪娱,奇异难将名字呼。细自鹪鹩大至鹤,买来除却风凰无。”(《都门杂咏·雀儿市》)到清光绪时期,据李虹若《朝市丛载》:“雀儿市在宣武门外路东”,有无名氏诗云:“宣武坊前雀市停,嬉春无事阅《禽经》。翻嫌鹦鹉能饶舌,乞取金钱买百灵。”并注云:“京师宣武门有雀儿市,珍禽异鸟咸集。北人多养百灵,以其能作各种鸟兽声,然非数年驯养不可与教,八哥、鹦鹉等佳者,一头值数十金,宫中多市之。”其后于民国三年出版的《新北京指南》记载:“雀儿市,一在花市大街小巷内,在宣武门外路东,一在隆福寺内。”此外,还有著名的天桥鸟市等。北京鸟市,“以秋为旺季,俗称花红鸟季儿。盖悦耳听叫之鸟如黄雀、红子、粉眼儿等,多于秋季过京,弋者网而得之,售于鸟贩;叼旗打弹之技艺鸟,亦乘金风而来尚有只供观赏者,杂处其中,羽毛各异,故曰花红鸟季儿也。”(翁偶虹《养鸟—老北京人的生活艺术之一》)对于清末及民国的北京鸟市情况,以金受申年至年间在《立言刊》“北京通”专栏上的介绍最为全面详细。根据金氏的记载,当时的北京鸟市,一为永久鸟市,“当初只隆福寺一处,造鸟笼,贩卖各种鸟类,从庙内后阁鸽市移并一处(移并亦超过二十年了)后,每逢庙会,热闹异常。平日鸟铺营业,也有个小区别,正街庙西路南一带,专售鹦哥、八哥一类珍贵细鸟。神路街路西一带,专售听叫的鸟,如百灵、靛颏、黑子、红子等。神路街口外往西路北一带,专售新鸟和麻雀一类的粗下品鸟类,一切鸟具、鸟笼、鸟架、脖索、交嘴刁的旗箱、打的弹儿、以及苏子、小麻籽一类的鸟食,都在此发售。庙东大沟巷内外,专售大鹰、鹞、鹘一类抓生的鸟。……近年天桥鸟市,非常发达,但以和隆福寺距离稍远,营业毫无妨碍。”二为临时鸟市,“二十五年前,在鼓楼后,每到冬天,必发售看玩意的鸟类。近一二年间,安定门大街,也到深秋之后,售卖上述鸟类。”三为庙会鸟市,“隆福寺(以前逢九、十两日开庙,改国历后,增加一两日),护国寺(七、八两日开庙),白塔寺(五、六两日开庙),土地庙(三日开庙),花市集(四日开集),都有庙会鸟市。”(以上见金受申《北京通》)
晚清时,京城鸟市以隆福寺鸟市和天桥鸟市最为热闹和有名。隆福寺庙会清乾隆时即日渐兴盛,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称其“百货骈阒,为诸市之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和民国时期,据光绪三十二年刊《燕京岁时记》:“九、十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鸟市是隆福寺庙会的一大特色,每至庙期,从神路街南口至迤西路北数百米全为鸟市。
天桥鸟市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至清末及民国一直长盛不衰,上市的禽鸟“不下百种甚至几百种。”(《新民报》年4月19日《天桥百写》)此外如卖鸟笼、鸟架、鸟食罐、鸟笼钩、鸟脖锁儿、笼罩、鸟食虫饵、鸽子排哨等,举凡与养鸟玩鸟有关的各种物事应有尽有,吸引了各色人等来此交易。鸟市上你卖我买,说合拉纤,品评玩赏,极为热闹,尔虞我诈、以及次充好的事也时有发生,如光绪中叶发生一件事:有一个半老妇人,时常穿着丧服,提着破筐,里面的旧匣子中装着“惠”字款鸽哨在鸟市上出售,见人问询即哭着说:“这都是先夫的遗物,不忍轻弃,现在儿女饥寒,实在没有办法,才拿来换钱买米。”有人买后试用,总觉得不对,形似而音非,后时间长了才发现,妇人原来是编故事卖假货,妇人的丈夫根本没死,她卖的就是其夫仿制的假惠哨。(王熙咸著、王世襄整理《鸽哨话旧》)由于每日来逛鸟市的人多,附近几处茶馆自然而然成为养鸟人的休憩聚集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开业于道光年间的海顺轩茶馆“老掌柜王海顺养鸟成癖,故此在他的茶馆内,特意为喜好养鸟的茶客设置许多挂鸟笼用的木杠和铁钩,还为养鹰的茶客特备了鹰架。这种别具一格的经营作风颇受养鸟人的赞赏,因而开业以来生意兴隆,历百年而不衰。”(成善卿《天桥史话》)
除京城北京以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商业繁华地区相继形成的鸟市也很有名,如上海老城隍庙鸟市、南京夫子庙鸟市、苏州玄妙观鸟市、扬州教扬旁鸟市、杭州岳王庙附近鸟市、成都三桥上鸟市,等等。上海“观赏鸟的鸟市形成于清道光年间,位于老城隍庙九曲桥西南。经营者原先是摊贩,后来就开设鸟店,并且形成了南北两帮。南帮黄福兴、俞顺兴、柱芳等鸟店主要销售芙蓉、绣眼、黄腾等南方鸟类,鸟笼多为方形、长方形;北帮荣顺祥、三合成、双盛水等鸟店销售以百灵鸟为主的北方鸟类,鸟笼多为圆形。民国九年前后,广东路西段一带又形成新的鸟市。鸟市以鸟店为主体,还有众多的鸟摊、鸟食摊、养鸟用具如鸟笼、鸟食缸、笼罩等摊贩,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市场。”(《上海园林志》)
同治七年(年),大画家任伯年寓居豫园一带时,即常到附近的鸟市伫立观察写生,将鸟儿刷羽饮啄之态尽收笔底。光绪年间,上海鸟市养更为繁盛,南北汇聚的禽鸟也多,“粤东各种珍禽间有载到上海寄售者如鹦鹉、闻香、倒挂、葵花鸟、秦吉了、珍珠鸟、火鸡、孔雀之类。东洋则有白燕、小种鸡,大如鹧鸪,雄者尾竖冠昂,彩色耀目,淘属可爱。更有西洋各种小翠雀、洋鸭、水鸟,洋行中以铁线大网并小树罩入,任其飞鸣宿食,以备赏玩,亦易豢养。”(葛元煦《沪游杂记》卷二)
天津为北方另一养鸟中心,清人樊彬《津门小令》咏道:“津门好,调养羽禽工。春昼画眉鸣绣阁,秋风白眼噪雕笼。黄雀语玲珑。”天津清代初叶在城西永丰屯一带已有西头鸟市,市上有专营各种禽鸟和鸟笼、鸟具、鸟食等商铺和摊贩,批发零售兼营,禽鸟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南方的画眉、相思鸟;山东的黄雀;河北的红蓝靛颏、白玉鸟;内蒙的百灵等。有时还有外国船舶上的水手从国外带来的鹦鹉等上市交易。其后逐渐形成的河北鸟市规模更大,集商贸、娱乐表演、饮食、服务行业于一体,为北方除京城外另一著名的禽鸟交易集散中心,也是当时天津卫最繁荣的地带之一。鸟市上商铺林立,有的以卖禽鸟为主,有的以卖鸟笼为主,有的以卖鸟食为主,有的以卖鸽子为主,还有的以卖秋虫、冬虫、蝈蝈葫芦、蛐蛐罐等为主,华北以及全国各地的商贩爱鸟人和游客云集于此,每天门庭若市,人来人往,民谣唱道:“鸟市对着官银号,不来鸟市不知道。蛐蛐蝈蝈鸽子鸟,茶汤锅巴枣切糕。戏院茶楼有几座,停船就往这括鸽子的买卖。
在中国历史上,养鸽历来为养禽鸟中的一个大类,其他鸟类是没法比的。在城市里,各种禽鸟的交易都归于鸟市,鸽子买卖则常有专门的鸽市,它们或与鸟市比邻,或另寻他处建立,成为一个独立于鸟市以外的市场,如在北京,“旧时北塔寺后门元宝胡同、护国寺小杨家胡同、隆福寺后门钱粮胡同、土地庙下斜街均为鸽子市。”(王菊隐等《旧都三百六十行》)
友情链接(点击链接阅读)
1.绣眼模块
绣眼饲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