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阳前后,后宰门不宽的正街上来了家不大的馄饨店,叫二子馄饨。小店老板来自徽州,家中行二,小字二子,店随人名。
馄饨看似不起眼的小食,名号繁多,各地称谓不一:江浙称其馄饨,广东却叫云吞,湖北名包面,江西谓清汤,四川云抄手,新疆呼曲曲……。各地称谓良多,不一而足。
二子馄饨关于馄饨的称谓最初由来,《燕京岁时记》有载:“夫此食之形有如鸡卵,为无窍之食,颇似天地混沌之象。”依老祖宗的造字习惯,遂创制“馄饨”二字名之。
老卤蛋二子馄饨对于小馄饨来说,可谓形制甚巨了,确应了他本名“巨华”之巨。皮质软韧通透,浸浮三更老火吊制之大骨清汤中,浅粉蜷缱,使白瓷小勺挑起一颗,色透微粉,观之有如出浴贵妃,慵容香润。入口启颌,皮质如燕皮浅韧,颗粒状馅内似有夹浆,骨汤品上乘,汤色清亮透底,澈鲜回甘……
小郑酥烧饼除了备有夫子庙小郑咸、甜酥烧饼配套,二子卤蛋也是一绝:五味俱全,层次有感、色如老檀、通透入里。小老板也够周全大气,备了多样提鲜小菜,免费任食客随意加取。
馄饨伴侣在店里撰此文时,耳边飘来俩小姑娘私语:这家馄饨重又找回了我对馄饨的信心!的确,原汁原味!二子馄饨也圆了我这多年对水巷大灶柴火馄饨不时的念想。
猪油小夫妻俩琴瑟和谐,调侃逗趣间,一个司职小二,一个火头军。
透过汤锅氤氲升之腾烟火气,瞧见刚丢入汤锅的馄饨,浮浮沉沉,恰如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