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处十里秦淮河诗词闲话夜秦淮选调

秦淮河,古称“淮水”。外秦淮河绕城而流,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在南京西北注入长江;内秦淮河由通济门西面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至水西门附近的西水关出城。

“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人们常说的“十里秦淮”,是内河一段,即从东水关到西水关,这是古称“六朝金粉”的繁华地带,在明清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纸醉金迷之地。

古往今来千百年,秦淮河为无数寄情于山水和历史的中国文人所向往,令无数文人骚客深情咏叹、慷慨放歌,留下了无数赞叹秦淮自然风光的诗词名篇。

秦淮夜泊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秦淮夜泊》色调明丽,从“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情调。视线从河岸楼台转到天空新月,接着又转到横跨秦淮河的小桥,转到河对岸的朱帘绣户。有近有远,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桃叶渡

桃叶渡前芳草迷,绿槐高柳暗东西。

停舟日暮行人尽,流水一湾莺乱啼。

叶渡位于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即淮青桥东。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心里害怕,为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秦淮

演绎过一幕幕历史烟云

展示过一幅幅沧桑画卷

也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

十里秦淮的好风景

让人百看不厌

来源:秦淮文旅、古诗词网、紫金山观察

作者/来源:南京学习在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