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古老文庙在河南,仅次于曲阜孔庙,

随着国学经典的广泛流传与众多国家的普遍认可,孔子学堂遍布世界各地,《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深深影响了很多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等等,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章,都是儒学大道、国学经典,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孔子,作为我国最早的老师,对我国世世代代影响颇深,古人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在各地修建设立了很多祠庙建筑,这种建筑群叫做文庙,又叫孔庙、夫子庙,目前全世界还保存着两千多座文庙,用于纪念这位我国的骄傲。

我国最为有名气的文庙(孔庙)当属山东省的曲阜孔庙,作为孔子的家乡,这里儒学氛围浓厚,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孔庙、孔府、孔林组成的三孔景区,更是将孔夫子的遗迹流传下来。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与曲阜孔庙共同成为中国四大文庙。

那这次来到河南郑州,郑州文庙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虽然郑州文庙未能挤进我国四大文庙的行列,但其是我国第二古老的文庙,修建的年代早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是十足的老资历,据史书记载,在东汉明帝时期便已修建。

来到郑州文庙,才发现这里文化意义深远,也算是意外的惊喜。逛完郑州百年德化街,从二七广场乘车到达商城遗址,来到之后发现这里早已成为晨练的公园,两段“大土丘”城墙分于道路两侧。在商城遗址旁边,偶然间发现了这处文庙,免费参观的字眼吸引了我,于是等到九点开园后,径直走了进去。

初到郑州文庙,稍未到开园时间,便在园区栅栏外闲逛,仔细敲了下正门外的牌坊。牌坊上写着“道冠古今”四个大字,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上面还竖着挂着“玉振坊”。与“道冠古今”对应的是“德侔天地”,虽然我没有拍摄,但也能猜出另一个偏门的字样——“金声坊”。

郑州文庙应该也是一处中轴线建筑,符合我国古代的建筑群落风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刻有“棂星门”的牌坊,汉白玉打造的牌坊很是气派。“棂星”的含义原本不懂,便查询了下它的含义,棂(líng)星就是祭拜孔子的意思。

“棂星门”牌坊后面是一座石桥,桥的名字叫做泮桥,在我国古代,泮桥的交通用途很小,主要是封建礼制的一种形式。走过泮桥,象征着步步高升,有条件的地方还在两侧再修建两座桥,即为榜眼桥和探花桥。几乎所有的文庙前都有泮桥,与大成殿、棂星门成为文庙的建筑标志之一。

泮桥底部的水池很有灵性,一群红色金鱼在悠闲自得地游动,这里便是泮池。泮池为两个半圆形水池,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潭死水,但是否流动就不得而知了,但最起码游走的鱼儿带来了几分生机。

走过泮桥,便开始正式进入文庙。正对着我的建筑叫做“大成门”,大成门两侧有两副对联,烫金大字刻在了立柱上,分别写着“泗水相乘教泽绵绵延后世,春秋共仰人文燦燦照商都”和“循礼循道一部论语教化天地,至圣至尊万世师表辉映古今”。

对于大成门来说,去过孔庙的人应该很熟悉,这也是孔庙里的建筑。大成门都是朱红色,上面有一百零八颗门钉,规格礼制很高。郑州文庙的大成门更是个宝,据说是郑州文庙仅存的两个清代建筑之一。对文庙建筑文化研究较少的我,并没有去深入考究,毕竟自己也不太懂。

进入大成门后,旁边有大成钟和开钟迎春纪念碑,相对于这些,我更对飞檐的建筑感兴趣。文庙高阁之上飞檐金碧辉煌,近处的飞檐雕刻着不同的神兽,建筑更显端庄雄伟。至于它的意义,我更是搞不明白,应该是不同的小兽代表不同的地位吧。

进入大成门后,最主要的建筑便是郑州文庙的大成殿了,每一座文庙都有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里面供奉的就是孔子了。因为我的家乡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就在隔壁县级市,对于大成殿的祭拜仪式很熟悉。大成殿是郑州文庙内一座清代晚期的建筑。因为郑州文庙内部是禁止拍摄的,我就在远处拍了一个外观,里面的碑廊、厢房、天井等等,都没有拍摄。大成殿旁边还有一处心愿墙,看着上面人们的心愿,期待你们梦想成真。

郑州文庙最后面的一个建筑是尊经阁,这个地方是文庙最高的建筑,上下共两层,是放置儒学经典丛书的地方,堪称文庙中的“藏经阁”。不过这里没有对外开放。入园游览我从右侧进入,饶了一圈从左侧出去的。

郑州文庙,这座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一座藏在闹市中的遗迹。抬头环顾一周,全是现代民居楼房,在这样土地稀少的省会城市,能保留并重新修复一座文庙,是对历史文物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我走出大成门后才发现,左右两侧还有两处祠堂,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祠前有一通石碑:孔子之碑、重修郑州文庙记。我还在孔子之碑前面站了许久,想着认真研究一番,才疏学浅的我很快便放弃了,文化还是要不断学习的,内涵还是要不断培养的。

整个郑州文庙,虽说是当地最大古建筑群,不到半个小时就逛完了。在离开的路上,还发现了几处断壁残垣,有石柱形状,也有碑铭样式的,上面有刻着纹路。我想,这应该是和郑州文庙有关系的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