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记忆李白捞月金陵文德桥7座桥里的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而且桥在中国文化中饱含了很多浪漫情愫与特殊寓意。南京一座山灵水秀的美丽城市,桥,是架设于山水之间的建筑物,它屹立于大自然之中,成为点缀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员。有山有水自然也就会有桥,南京那些著名的桥,都有着它们自己的故事。

1、天生桥

天生桥位于南京溧水区,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载,朱元璋定都南京,派李新开凿胭脂河,有一天然巨石横于河中,挡住去路,遂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焚石凿河十五华里,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上接石臼湖,下连秦淮河,10年劳役死者万人,终于创造出天生桥——胭脂河这样的人间奇迹。

桥因势而成,故名天生。在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选择石质坚硬、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县城向西的通道。现在此处已成为一大胜景,乘船进入胭脂河,只见两岸怪石高悬,绝壁危岩,一条巨石横跨两岸,十分壮观。

2、七桥瓮

七桥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七桥村,是南京现存体量最大的古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明朝正统五年(年)建成,比重修的卢沟桥还要早4年,是中国唯一一个用“瓮”而不是“桥”来命名的古桥。

在明代称上坊桥,清代改称七桥瓮,因桥有七孔而得名。七桥瓮建于明初,是明朝拱卫都城南面的门户。太平天国两次破清军于此,辛亥革命光复南京后,江浙联军又在此大败守军。

现存的七桥瓮依旧保持着明代的原貌,桥墩、桥瓮和兽头等均是原物。桥瓮上方桥耳两侧还有16只精雕的螭首兽头,堪称中国古代拱桥中的杰作。七桥瓮横跨秦淮河上,地处交通要道,且深沉宽阔,十分壮观。

3、文德桥

文德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颡经翻建。

“文德桥”的“文德”二字取自儒家思想“文章道德天下第一”的意思。

历史上文德桥由于特定的位置和结构,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家历十一月十五日午夜前后,在该桥东、西侧的秦淮河上,可见水中左右各半边月亮,此即“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出处。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曾夜游文德桥,见此奇观,咏诗一首:“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明月。他来文德桥附近酒楼饮酒赋诗,只见皓月当空,突然,他发现月亮掉在水里,醉意朦胧中跳下桥去,留下了李白投水捞月的佳话。

4、武定桥

文德桥向西南不远处,有一座桥叫武定桥。

它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叫嘉瑞浮桥,因其在长乐渡之上,又叫上浮桥,当时长乐渡叫下浮桥,明朝初年,中山王徐达家的后门正对此桥,徐达谥武定,遂改桥名为武宁桥,清道光皇帝叫旻宁,又改为武定桥。

此名又与文德桥相呼应,俗称文、武二桥。

5、长干桥

长干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跨外秦淮河,它前临长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门、镇淮桥,百雉纡遇,万户栉比。

长干桥原桥为五代十国时杨吴始建,为南唐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必经之道。

南宋咸淳五年(),户部尚书马光祖重建,更名长安桥,为五孔石拱桥。

明初改建,又名聚宝桥。

清光绪二年()予以修复,桥长43米。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诞生在南京长干桥边。

6、淮清桥

淮清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东段,是一座石拱桥,始建于南朝,古名青溪大桥。

后因古青溪与秦淮河在此汇流而得名淮清桥。

古桥畔有亭,供人歇息。桥亭有联,集唐代诗人刘禹锡、韦庄的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意境清雅,为金陵桥联佳作。

现桥为清嘉庆年间重建,惜亭未重建,联亦不存。东晋王献之迎桃叶的渡口桃叶渡,即在此桥附近。明末诗人余怀写“青溪”诗,对当年淮青桥面貌有描述。诗云:“樽前绛雪押冰绡,海上仙云堕砌桥,欲问先生归游处,青溪渡口赤栏桥”。

7、九龙桥

九龙桥,位于通济门桥旁,跨通济门外秦淮河上,现在作为秦淮河东门一景,和东水关紧邻。传上游有九条河流汇集于此,故名。

该桥建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他的王朝和繁荣明朝的经济,建造了这座桥,朱元璋为锁住大明朝的风水,给此桥起名为九龙桥,希望镇住南京的风水,以永保大明朝的宏伟基业代代的相传。

清光绪十年(年)曾重修,年抗日战争中桥被日军飞机炸毁一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按原样恢复。秦淮河在此处分为内外两股支流。年整修时在保留桥基的同时重新铺设了青石桥面,并安装了雕石栏杆,现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一部分。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