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启动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
步行街:争当经济复苏排头兵
■本报记者阎密
7月23日15时,南京夫子庙北广场,随着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共同为夫子庙“全国示范步行街”揭牌,这条从六朝起便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古老街区开启了新的篇章。
除了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之外,杭州湖滨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因工作力度大、进度快、效果好而从全国首批11条试点步行街中脱颖而出,也于当日被授予“全国示范步行街”称号。这标志着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同日,商务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经验,启动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对全面深入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王炳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步行街品牌集聚,店铺众多,资源丰富。改造提升步行街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和扩大就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好步行街改造提升这个“小切口”,把步行街打造成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新窗口、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做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这篇“大文章”。
“两稳一促”重要抓手
“步行街品牌集聚,知名度高,是恢复市场人气、激发经济活力的排头兵、风向标。”王炳南说,“改造提升步行街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和扩大就业,既是‘两稳一促’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国际复杂环境,促进国内大循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
一组数据充分体现了步行街改造提升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
年,江汉路步行街全年客流量万人次,全年营业额81.35亿元,分别比年增长约25.8%和19.3%。
年,夫子庙步行街客流量万人次,同比增长12.4%;总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14.9%;坪效达1.16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
年,大唐不夜城接待市民游客1.01亿人次,同比增长.3%;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74%。
解放碑步行街区创造了重庆市近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聚了40%的世界金融机构和50%以上的品牌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贸易额位居全市之一,以不到全市0.05%的面积创造了2.5%的地区生产总值。
浙江省的21条试点培育街区共改造提升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超76亿元,已完成投资38亿元。
在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看来,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中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要求步行街在促进消费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二,中国大城市建设基本进入定格期,要求步行街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和引擎;第三,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阶段,要求步行街发挥开放引领作用”。
创新发展试验田
步行街客流结构丰富,消费体验多样,是新品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首选地。
夫子庙步行街围绕顾客要什么、街区缺什么、未来是什么等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消费。其推出的“秦淮礼物”门店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以科举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集散地,商品达余款。此外,夫子庙步行街改造了龙门创意市集等3条网红街,以创意手工、品牌文创、秦淮非遗为主题,涵盖30个原创文创品牌,形成新文旅展演、新文创消费等“潮业态”。
大唐不夜城致力于打造“大唐制造”品牌,形成了一批网红品牌,如李白的茶、小唐朝的冰、长安冰酪等,广受游客欢迎。据了解,年萃、唐品、民意三大主题、七大系列的文创产品正在打造中,这些产品是可以让游客带走的“西安文化”,其中一些产品已经批量售卖。
宽窄巷子步行街则制定了业态调整的指导目录,引导街区业态差异化发展,有效促进了步行街的品质提升。例如,宽巷子重点发展川菜、川茶、川酒等当地特色文化标签类的业态,窄巷子重点引进文创、艺术、公益、书店类的业态,井巷子重点打造创意文化市集和网红咖啡区,形成以文化为内核的业态组合。
步行街还成为城市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地,“人、货、场”重构、“新零售”的创新每天都在发生。例如,湖滨步行街的“湖上直播间”让老字号走到线上、头部电商走到线下,40场直播带来的经济效益达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街区”的打造也成为各地步行街改造提升的重头戏。依托数字技术,步行街从便捷停车、人流管控、商业生态等方面切入,让商业街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例如,夫子庙步行街通过秦淮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