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应是重危行记抗美援朝老兵辛贵福

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

唐新智

第期

  辛贵福,男,汉族,广德市邱村镇山北村人。年10月出生,年参加广北游击队,担任太滆工委领导胡惠民的警卫员。年3月参加 ,服役于67军师团3营7连,参加过金城战役,荣立个人三等功,年9月复员回乡。

好男儿:全乡 个报名参军

  年10月23日,辛贵福出生在山北乡燕子窝,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姊妹一共八个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在他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靠砍柴卖柴维持生活。即使这样,在那个年代一家人吃饭都是饱一顿饿一顿,十分艰辛。

  年初,广德革命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胡惠民在山北闹革命,辛贵福参加了广北游击队,担任胡惠民的警卫员,跟随胡惠民转战广北等地。广德解放前夕,胡惠民任太滆分工委第二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太滆分工委在收听到大军渡江的消息后,立即赶印《太滆电讯》,以快报形式报道这一特大喜讯,他和游击队员在各村镇广为张贴,并设法送到尚未解放的广德县城。配合山北区委,布置每个保准备10名熟悉地形和路线的人给解放军做向导。广德解放后,因胡惠民接管溧阳,他留在家里务农。

  年, 愈演愈烈,朝鲜战场急需用兵。22岁的辛贵福得知征兵消息后, 时间回到家里与母亲商议。“我非常想报名参军,这样也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母亲有些犹豫。我把为什么参军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母亲哭着点头地答应了,我也就成为了山北乡那一年 个报名参军的青年。”

  没过几天,瘦小的他就装上几件衣服从山北乡走到广德南门集合,辛贵福记得当时广德南门是七连,衙门洞子八连,夫子庙九连,他属于七连,来到连里就发了一条毛巾、一双袜子、一双鞋子,这是他在家里从未有过的。入伍后,辛贵福一路辗转从广德到宣城、芜湖再到九江、青岛,最终到达河北,编入了中国人民 67军师团,成为一名通讯员。

好战士:单枪匹马送急信

  “雄赳赳气昂昂, ……”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我们是中国人民 ,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年10月,辛贵福随部队从安东入朝,步行1个月到 。入朝时,恰逢朝鲜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部队是在洪水中行军,在硝烟中接防。回忆起刚进入朝鲜时看到的景象,老人记忆深刻,“我们的武器没有敌人的先进,枪支弹药又少,白天我们都不敢走,怕天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都是夜里赶路,当时的朝鲜大地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炸弹爆炸后留下的痕迹,没有一丝生气。经过的村子里已经看不到一个人,老百姓都躲进了大山里……”

通信员是在部队、在组织中担任递送文书、情报等联络工作的人员,需要熟记有关单位的番号、代号、口令、路标、信号和敌我识别标记,熟记有关首长和单位的位置、距离、路线及沿途情况,是组织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一旦做通信员,就打算为革命献身了。一旦被敌人抓住,认了敌人会将我们枪毙,不认也会将我们枪毙,横竖都是死,但后者却是死得其所,还可以换来为人民献身,为革命牺牲,死得光荣。”

年的一天,连队决定派辛贵福送一封重要的书信,路程有8里路,必须在1个小时内完成,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他想都没想就接下了任务。接过信给连长敬了个军礼并说“保证完成任务,信在我在,绝不让信落入敌人的手中。”连长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能完成任务,我们等着你一起保家卫国。”

别看他瘦小,是连里出了名的“精”。他将书信贴了肚子绑住,在山地战中没有马匹,怎么能快一点送到?经过分析他决定晚上走山路,既能躲过敌人的视线,也能躲过飞机的轰炸。连里给他准备一把冲锋枪、二个爆破弹、四个手榴弹,便踏上了征程。最终他光荣的完成了这项使命。老人说“那是我 次单独行动,四周都有炮弹声,我怕,我怕我完成不了这次使命……”他眼神清澈、坚定,无所畏惧。

好班长:炸毁敌地堡

辛贵福回忆到:他们团在年6月11日参加十字架山战斗,这时他已担任7连的班长。当时朝鲜战场上美国人占据 空中优势,他们的侦察机几乎天天都在天上挂着,只要哪有烟冒起,没几分钟炮弹准打过来,快的你反应不过来。他们住在猫耳洞里,三五个人一个小洞,在朝鲜一年多时间和衣而卧,三人轮换伸腿睡觉。

为了防空,猫耳洞挖在山的背面,人出来活动可以,但 不能生火烧饭,一旦有烟雾就会召来轰炸。所以,炒面才是 生存立足的根本,当年提出炒面当干粮的后勤部长太伟大了!辛贵福与战友们一道出生入死,抗击敌人,他们的口号是“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哪怕阵地上只剩一个人,也要坚持战斗到 。

由于当时 的装备还比较落后,使用的多是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山炮,缺乏飞机、坦克和远程炮的支援,面对的又是装备优良、拥有 制空权的美军,战斗异常艰苦。美军对 阵地的轰炸根本不能算是“炮火准备”,因为炮火准备的含义是通过炮火轰炸阵地,为冲锋部队创造有利的条件,而敌人长达几个小时对阵地反复的轰炸,其目的就是要直接摧毁阵地上一切的工事和人。

所以在黎明之前,当敌人的炮火开始向后转移,地面部队开始冲锋时,辛贵福从坑道中爬出,首先进入眼里的是弥漫在阵地上的硝烟。这些硝烟之浓,甚至仅仅相距几公里的后方阵地,都看不见前沿阵地发射的信号弹。接着,他们看到的就是被炮弹犁平的阵地,一人多深的交通壕被炸得连膝盖也遮不住,所有掘开式的工事全部消失,大量战士伤亡,甚至一个卫生员被炮弹爆炸声活活震死。

年6月12日晚,部队接到准备发起总攻的命令, 炮火对敌进行压制性射击。每门炮都准备50发炮弹,特别是苏联的喀秋莎炮,那真厉害,没有炮筒,好像火车轨道夹着炮弹,上下三排,炮弹可连发,威力强大无比。在炮火支援下,他们向敌人发起总攻。

93岁的辛贵福依然记得,一个地堡喷射出的弹雨,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向自己的阵地疯狂的扫射。由于地堡位置很好,这挺重机枪将战士们压得抬不起头来。他知道想要夺取阵地,就必须拿下这个地堡!一发发炮弹落在阵地上,杀伤力 的是敌人发射的空爆弹,炸弹在空中爆炸,弹片像雨点一样倾泻而下,身边战友一个一个的倒下,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的人与数个敌人拼刺刀 战死,有的人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要为战友报仇!战斗的激烈让辛贵福右背中弹,颈部与腿都被炮弹炸伤,他不肯离开战场,带着3个战友,背着绳子、炸药包、手雷,端着冲锋枪,慢慢接近敌人地堡,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安好炸药包,把绳子拴在导火索上,退到山坡下,拉响炸药包,端掉了敌人的地堡……

就在敌人惊魂未定、视线不明的当口,辛贵福左右开弓,左边扔一颗手雷,右边扔一颗手榴弹,炸得敌人人仰马翻,纷纷向后逃跑。此时,辛贵福越战越勇,追着两股敌人跟着扔手雷。敌群就好像羊群一样,被辛贵福撵得一直跑到了阵地前的凹地里。这正应了一句话,在战场上勇敢比怯弱更安全。战友们呐喊着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这次战斗中,辛贵福因出色的表现荣立三等功。

好党员:颐养晚年颂党恩

年9月,辛贵福复员回到家乡,在家乡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淡泊名利,深藏功与名。

他的后背还留有弹片,两条腿和右半身经常疼痛,行走不便。70多年前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辛贵福仍历历在目。93岁的他,有时也会向子女、孙辈讲起自己的革命故事。

他说:要是没有党,我一个穷孩子,骨头早打鼓了,怎么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现在社会太好了,我很幸福,很知足!前几天刚去看了牙、治了颈椎病,我要好好保重身体,再多享受几年美好生活!希望年轻人不要忘了前辈,不要忘了我们曾经的艰苦岁月,要继续奋斗,建设国家!今年是建党周年,感谢党,把我从一个吃不了饱饭的穷孩子,培养成共产党员。每年还有优待金和定补,衣食无忧,对我来说,党就像母亲一样。

辛贵福有3子1女,儿孙个个都很孝顺,经常打电话问候,或者回来都要探望,跟老人家聊聊天,还带着他出去旅游散心。耄耋之年,儿孙绕膝,没有比这更让他欣慰了,辛贵福笑着说:“现在终于可以享福啦。”

(作者系中共广德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编、广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