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江湖,再无郭老师

或许你不认识郭老师,但你一定听过这些:“集美”“迷hotel”“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想象凭空捏。”

她是谁?她是网红。也是直播时代催生出的“笑话”。

最近,这个笑话戛然而止,始于闹剧,止于封杀。

网红很多,但是这位网红特别的地方在于。

她长相显老、怪腔怪调、行为出格。

94年生人,却有一张70年代的脸。

她抠脚放屁、打嗝尖叫、骂人喷脏。

但是,在很早之前,一款郭老师的同款表情手机壳卖了超过件。

还有许多买家评价“买到了女明星周边”“郭门永存!郭子yyds!”。

这样的人,为什么能走红?又为什么被封杀?

今天,我们用传播学理论解读,是什么“当乡村女成为郭老师”,又是什么让她跃迁资本宠儿。

1

当乡村女成为“郭老师”

小镇青年的土味声量

郭老师,成名于快手,走红在B站,活跃于抖音,还时不时能在微博热搜刷屏。

从创作者角度看,她,从奇葩网红,到被封杀前的“内娱顶流”,郭老师此前甚至拥有不少为她“应援”的粉丝。

就在不久前,郭老师在去南京游玩时引来大量围观,造成夫子庙交通拥堵,#郭老师南京,阅读量超过1.3亿。

而看郭老师的短视频,举止大胆、动作出格。

而我们从传播学角度思考,不难理解,这背后是互联网媒介的连接性、扁平性缩影。

长期以来精雕细琢的精英文化占据了社会主流,生长在城镇、乡村的边缘群体普遍缺乏展现自我和发声的机会。

短视频把“话筒”交给文化素养不足,缺乏文字叙事功底的乡村群体。

低门槛、表达方式简单,也大量吸引了大批乡村创作者加入。

他们自创的各种语言符号是对长期压抑的一种宣泄。

但是,同样是土味短视频,我们从“快手老铁”中看到的是感动和坚韧,从郭老师身上,只能看到低俗和做作。

2

“郭言郭语”、“一给我里giaogiao”

感染性的话语符号体系

当然,仔细看郭老师走红,她说的话,并无特别。

从内容角度上看,和大多数土味短视频一样,她也是以方言和自创语言表达为主。

例如,快手红人“小阿giao”在每个视频最后都会以一句自创语“一给我里giaogiao”结束,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含义,但因其发音古怪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模仿和二次传播。

“迷人的郭老师”,也精通土味自创语。

她自创的语调奇特且没有规律、令人捉摸不定的“郭语”,却能迅速掀起“郭语”浪潮。

类似这样的土味话语表达还有很多,短小押韵、流利上口,也就让他们说的话,天生就拥有在传播速度的优势。

3

圈层认同

边缘群体的自我代入

再从用户层看,郭老师的走红,是一特定圈层的认同。

郭老师,这类土味短视频的受众通常和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