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这家宝藏店,败给店名了

新姚家巷20号,明明紧挨着夫子庙商圈,却少了人来人往,连门头都很低调。

如果不是数次被嵊州朋友强烈推荐,或许我永远都不会注意到这里。

——鸭血粉丝面饭,一家被店名耽误的宝藏店铺。

/菜单里的嵊州DNA/

老板是绍兴嵊州人。早先在北京做了多年的饮食,近几年又辗转来南京。

跟着当地人学会了鸭血粉丝和鸡汁汤包,便在南京扎根下来。为了迎合南京美食属性,又索性把店名取作“鸭血粉丝面饭”。

虽是常年奔波在外,也完全没有改变他的饮食偏好。

关于家乡的情感,眼睛和语言掩饰住了,又从味蕾记忆溜出来。

就像这家小店,明明门头上写着鸭血粉丝,菜单却骗不了人。

看似平平无奇的菜单,若是仔细,会发现其中的“炒年糕”、“炒榨面”、“桂花糕”、“杭州小笼包”……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老板的嵊州DNA。

年糕和榨面是定期从嵊州邮过来的,桂花糕也是老家特产,连自制的辣油都比南京大多数饭馆要辣得多。不论在哪、用什么口味征服当地人,家乡特色总是随身携带。

附近环北大市场里,有不少绍兴和温州人。“一碗炒年糕,带汤,多加豆腐”成了接头暗号。

就这样,这位绍兴嵊州人,留在了南京。

/豆腐年糕,好吃!/

炒年糕,又名嵊州豆腐年糕。

说是炒年糕,实则带着勾了薄芡的汤汁。

年糕也不完全是主旋律。还有超多的嫩豆腐、鸡蛋丝、肉丝、咸菜、笋丝、香菇、大蒜叶……各种配菜冗杂在一起,成为嵊州豆腐年糕的最大特色。

得趁热吃。一勺下去,年糕和汤,混着各种配菜,丰富的香味和口感,过分诱人。

必须用嵊州本地的年糕。香、糯、软、劲的口感,嵊州人一口就分辨得出。光是简单地蒸一蒸,蘸上红糖,就是一道珍馐美味。

配菜里,豆腐和鸡蛋丝一定要有的,其它可以按时令和喜好来。

年糕需先炒制,渐软后加入生抽调味、配菜翻炒,接着加少许水进行焖煮。

火候若是不够,年糕就偏硬;一旦超过,又过于软烂。炒一碗火候正好的年糕,成为每一位嵊州厨师的必修课。

年糕之于嵊州,就像鸭子之于南京,喜爱程度全刻在DNA里。

离家前的最后一顿,回家的第一顿,都得是年糕。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吃上一口老家的年糕,心就有了归处。

/榨面,拯救思乡灵魂/

“靠天,靠地,靠田,靠榨面吃饭”,榨面串起嵊州的南北东西,也串起每一个当地人的记忆。

榨面比我们常吃的粉丝更加细软,制作过程包含洗米、浸润、磨细、压榨等二十多道工序,非常繁琐。

准备榨面的过程需冷水开煮。等到面饼散成丝,再过凉、沥干。

炒榨面时需要稍多一些油。热油下肉丝、鸡蛋等配菜依次炒熟,最后放入榨面,继续翻炒。

出锅后的榨面带着直击灵魂的锅汽,根根分离又根根入味,松软而有嚼劲。

夹一筷子榨面,配料全都细细缠绕在其中,口感之丰富,碳水爱好者一本满足!

疲惫时,一碗榨面,便可拯救思乡的灵魂。若是异乡人,吃一次,也得念念不忘。

/桂花糕,今日TOP1/

而今日的口味top1,一定要颁给这笼桂花糕。

甜而不腻,糯却不粘牙,嵊州人这道桂花糕,我简直相见恨晚!

桂花糕不是老板手作的,却也是老家邮寄过来,地地道道的嵊州美食。

桂花糕一定要趁热吃。一笼四个口味,白的里面掺了豆沙,深色是黑米制作而成。

“在嵊州,一到金桂开花的季节,大家就开始采摘桂花。”老板说。若是和嵊州朋友闹别扭,没有什么矛盾是一块桂花糕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块。

而我这个黑米爱好者,简直爱惨了这块黑米糕。

自带黑米的清香与甜味。口感不完全是滑溜的,保留着米制品微微的粗糙感,入口非常有嚼劲。

下次再来,我申请四块全换成黑米的!吃一份,再打包一份,以弥补前二十多年没吃过嵊州桂花糕的遗憾。

??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在遍布“南京特产”的夫子庙,在“鸭血粉丝”的招牌下,还藏着这样的嵊州美味。

我的嵊州朋友说,头一回找到这家店,吃到年糕和榨面的那一刻,差点热泪盈眶。

地地道道的嵊州口味,除了好吃,还让异乡人格外想家。

今天,也是被嵊州美食征服的一天。

摄影/周董

商务/怀俐(3)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上帝视角看南京

恋爱

吃货

潘西

冬天御道街

五台山

柳洲东路河西生存

桥北生存

万南京人南京高校的秋

东郊的秋

北京西路的秋南京

民国故事鸭子

皮肚面

馄饨

锅贴高校歧视链

江宁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

97路

南理工

南农

南大

高校攀比大会

南京歧视地图

江苏歧视地图

江苏的前世今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