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的历史了解一下在宋朝还救了贵妃的

来北京游玩,很多人一定不会错过一项美食,那就是老北京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有很多种,但老北京的绝对是拥有数一数二的口感,所以,很多居住在北京的人,在回家探亲时总喜欢买上几斤袋装的冰糖葫芦,让家里人尝个鲜儿。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不仅口感好,酸甜可口,而且模样也很耐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顺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再裹上一层厚实的、晶莹透明的糖稀,从远处看,就像一棵硕果累累的小树,非常诱人,简直是人间美味!

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大约八百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

南宋时期,宋光宗最宠爱的人是黄贵妃。一次,黄贵妃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遂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宋光宗吩咐御医开了很多药方子,但都不管用,黄贵妃一天比一天瘦,非常可怜。宋光宗见爱妃病至如此,非常心疼,整日愁眉不展。一位太监见皇上发愁的样子,也想法帮皇上开解,他说:“天下无奇不有,隐藏着各种能人,眼看黄贵妃的病越来越重了,皇上您何不发道圣旨,看看民间有没有神医能够将黄贵妃的病治好。”宋光宗听了这位太监的话,心底又萌发了一丝希几天后,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其实黄贵妃的病并不严重,皇上您不必发愁,只需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一定能够痊愈。”

开始宋光宗还不相信这法子,但又没有什么别的好法子,于是只好采纳了这位郎中的话,命人按照郎中的法子做好了药。没想到,这种药还挺合黄贵妃的口味,黄贵妃按这个方子服用后,果然如期痊愈了。宋光宗见爱妃病体痊愈,别提多高兴了,遂大大奖赏了这位江湖郎中。

一到冬季,老北京的街巷胡同里就会传来“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春节更是冰糖葫芦大卖的时候。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厂甸庙会上人山人海,人潮间四处穿梭着冰糖葫芦的身影。

厂甸庙会上的糖葫芦个头特别大。它是用长长的荆条做芯,在山里红(山楂)外刷上饴糖,通体呈白色。小的三尺一条,大的五、六尺,顶上还插有用红纸、绿纸做成的小三角旗。

厂甸庙会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除其间少数几年停顿外,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然四百年有余了。它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京华春梦录》一书中记载:“岁朝之游,向集厂甸”。“迫兴阑游倦,买步偕返,则必购相生纸花,乃大串糖葫芦,插于车旁,疾驶过市,途人见之,成知为厂甸游归也。”糖葫芦成为北京入岁时逛厂甸的标志,也成为北京人过春节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