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跳文德桥

百癜风 http://m.39.net/pf/a_5112506.html

导读:一次塌桥事件,诞生一位桥梁专家。

南京夫子庙的文德桥垮塌,有一个人幸免于难,他就是后来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李白有次喝醉酒,看见文德桥下月亮可爱,竟然情不自禁扑进河里捞月,抱月,戏月,成为千古佳话。

还有一位跳桥的翁氏美女,她的死跟永乐皇帝朱棣有关。

李白为什么跳文德桥?

文/姚筱琼

南京夫子庙,是我百去不厌的地方。

从清凉门大桥西站坐23路、43路公交车都能直达夫子庙。但每次表姐带我去,都会转车。这次从东关头绕过来,回家又转了车。难道她不知道武定桥和琵琶巷距离夫子庙都很近,何必舍近求远呢?表姐和表姐夫都是老南京,而且喜欢逛街,咋会不知道这条公交线?这条线把城南很多景点都含在内:朝天宫、甘熙故居、愚园、老门东、中华门、夫子庙和十里秦淮的源头。

“小朋友,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姐姐拿这句话打趣我,却并没回答我的问题。在她面前,我自然是永远长不大的小朋友。

这次逛夫子庙,感觉一点都不好。

先是到清真馆吃面受了一肚子气。接着,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饿了,刚走到文源桥,又急吼吼钻进桥头逼窄的粉馆,吃起鸭血粉丝汤。

这里的鸭血粉丝汤腥膻得很,又比别家贵许多。猜想是位置占得好的原因罢了。试问谁从桥上过,不是一眼就看见这家粉馆?贵不贵,好不好吃,外地人咋知道。可是,作为老南京,姐姐姐夫不应该清楚的吗?为啥带我去清真馆和桥头堡吃东西?

算了,不说了。既然来到文源桥,就说桥。

南京夫子庙的文源桥,来历很牛的。

南京任何一个典故都牛得不行。

当然,我认为最牛的还是安徽凤阳出了个朱元璋,他在南京建立了大明朝,就一个字:牛。

但凡一个地方出草民皇帝,那个地方便有很多牛人相应诞生,辅佐他。

安徽如此,后来的湖南也如此。

朱元璋有个小名叫朱重八,朱重八时代,是个能人异士横空出世的时代。

安徽贵池人黄观便是其中之一。

他后来住在南京东石坝街。是个读书达人。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学霸”。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第一,史称“三元及第”。

他在朱重八时代脱颖而出,却被建文帝朱允炆重用,官居右侍中,估计这也是朱重八给自己孙子留下的一个后招。

就黄观这么一个牛人,在燕王朱棣为了篡夺江山、挥师南下、大开杀戮时,不知中了什么邪,不仅跳出来力主反对,还草拟诏令对朱棣破口大骂,把燕王气得大怒,发誓要将他千刀万剐。

建文四年正月,燕兵直取南京。

朱棣不仅记仇,还是个屠夫。他刚占领南京,便开始报复。他开出一份缉拿诛杀的人员名单,黄观在这份名单上“有幸”排名第六。

黄观这个时候不在南京,在外地招兵,企图帮建文帝夺回江山。当得知南京沦陷,大势已去,这个牛人从容淡定地整理一下官服,向先主所在的方位揖拜之后,投江自尽。

朱棣没抓到他,没能亲自手刃他,心里那叫一个恨,命人扎了个草人,写上黄观的名字,押到刑场,千刀万剐。

即使做到这个地步,朱棣还不解气,又抓了黄观的妻子和女儿。这家伙对女人毫不手软,命人将娘儿仨一起交给驯象的奴隶凌辱。

黄观大义赴死,夫人翁氏估计已得知。这翁氏性子更烈,走到淮清桥,趁押解的官兵稍不留神,纵身一跃,跳入秦淮河。

听表姐讲故事的时候,我刚从文源桥过来,就站在文德桥上,我发现两座桥的护栏都很高,齐我胳肢窝了。我缺心眼儿地想:黄夫人选择跳桥,除非当时桥的护栏没有现在高,不然恐怕很难达到纵身一跃如鸟投林的效果。

又想,但凡女子寻死,必定抱定死志,若不是她在跳桥之前做了什么惊骇之举,吓得当兵的手脚发软,还不知她能不能跳得成功。你想啊,明朝服饰那么美,男男女女都穿绮罗裙,褶子多,幅摆宽大,飞过桥栏的时候如果不能干净利落,万一被当兵的拽住罗裙,给抓了回来,那接下来的惨状和羞辱,便再没办法形容了。

根据史料记载,黄夫人死后,遗体漂到赛虹桥,人们将其捞上岸,发现她“拳手相抱不解,惨状不堪入目”。估计黄夫人抱定死志,落水也不扑腾,而是两手抱拳,一沉到底,死个痛快。

私底下,我有为“拳手相抱不解”六个字一哭。也为这六个字怨恨过朱棣。我恨他,和我承认他千古一帝的事实无关。正如乾隆所说:如永乐之篡位,大行诛戮,应其亡也,而天弗亡之。

一句“天弗亡之”,奈何?这恨,这忿,苍天也无解。

只有留给时间,留给风吧。

南京冬天的风,是多么冷,多么潇杀。

每次走在这里,我的心情总是与众不同。心里是不是觉得这个地方杀戮太多,太过血腥呢?

夫子庙有几棵当季银杏树,倒是黄亮得干净而厚重。

让我想起黄公子,还有他的娘子。

我愿意他只是黄公子。

他的娘子漂亮吗?喜欢逛夫子庙吗?喜欢看银杏树吗?

冬季,她到树下捡落叶,用针尖在叶片上扎孔刺字,风干后给丈夫做书签吗?

黄公子,我不要你做牛人。我不要你狷狂耿介,以性命跟皇权作对,我只要你“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平日,仔细看书,看看那些夹在书里的树叶,上面都刺了些什么字和图案?如果你安安心心做个书呆子,在家数黄叶玩,每天对着天空欣赏那些漂亮的针孔,看看阳光从针孔里透射过来,日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某日稍稍显得亮了一些,某日又亮得不一样,某日又亮的诡异不安,好像这光线之外还隐藏着什么。

隐藏着什么呢?

隐藏着宿命。

一介文人的宿命。

你呀你呀,你这个害人害己的书生,终究会因为节义二字枉送性命。

后人为了纪念黄观,在他曾居住之处建黄公祠,又在夫子庙建了黄公桥,年更名为“文源桥”,意在与“文德桥”相呼应,寓意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源远流长。

文德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年),后历代均有修葺,相传为李白醉酒捞月之地,后世为以示纪念,在桥旁辟建了得月台。

相传光绪三十年()端午节,市民在桥上争观龙舟竞渡,正当兴高采烈之际,桥栏断裂,桥身倾塌,造成了数百人落水的惨剧。当时大人嚎叫,小儿啼哭,构成了一幅令人窒息的惨烈画面,数百年之后,人们提起桥塌事件还心有余悸。基于此案,人们不再相信文德桥。“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个歇后语至今仍然挂在南京人的嘴边。

一次塌桥事件,诞生一位桥梁专家。

文德桥垮塌,有一个人幸免于难。他就是后来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那时还是个好热闹的孩子,那天正好肚子疼,无奈待在家中,未能去看热闹,因此在那次塌桥事件中幸免于难。

后来听说出事那天,很多小孩遭遇不测,不禁暗自发愿,长大后要修一座结实的文德桥。

从此,茅以升对修桥之事很上心。上学读书后,只要看到桥,就仔细研究,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几大本。

年,茅以升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桥梁专业研究生。学成回国后,他到底有没有重修文德桥,我就不知道了,但他修了不少固若金汤的桥是真的。

说来说去,说到主题上了。那么,李白又是如何跳文德桥的呢?

据科考,文德桥修建的位置以及结构很特别,正值日晷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的深夜子时,升至中天的圆月会把它在秦淮河里的影子一分为二,各投在文德桥的东西两侧。无论从桥的哪侧往下看,河里都只有半枚月亮,史称“文德分月”,也是“文德桥上半边月”的出处。这一自然奇观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览,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有诗咏:“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这样的奇观美景,又怎少得了诗仙李白?有一年冬月十五,他专程赶来金陵赏月。那天,他照样喝醉了酒,走路摇摇晃晃,看见文德桥下月亮果真如传说中的一边一半,可爱的诗仙总有可爱的念头,他心想,我今天不如跳进河中,将两半月亮促成合体。于是,竟然真的情不自禁扑进河里捞月,抱月,戏月,闹成了一段千古佳话。

文德桥原本是“文以载德”的意思,因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旧时南京夫子庙一带为科举重地,每年都有赶考学子聚集在此苦读。而过了桥,对岸则是名冠江南的酒肆妓馆,也叫烟花之地,故而南京民间有“君子不过文德桥”一说。所以,我此刻站在文德桥中间,心中想起这个典故,自然要发一阵感慨,然后莞尔一笑,过了那桥,走入繁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