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南京夫子庙俞澄

HuangHeCreativeWriting

黄河文创

与您同行

(总第期)

逛南京夫子庙

文/俞澄

三十年前,我在南京上的大学。那时候我经常去夫子庙,几个女生一道,主要是看衣服。也在中秋节的夜晚去夫子庙观灯。毕业后离开南京。每隔几年,我还是要去南京逛一逛夫子庙。每一次,都感觉夫子庙扩大了,欣欣向荣。

去年三月,天气乍暖还寒。我陪父亲又一次来到南京,逛夫子庙。夫子庙繁华的街道已不认得,看起来亦古亦今。街上人流如潮。饮食、衣物、古玩,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悠游在夫子庙的古玩城内,只觉得商品多么丰富。有一家古玩商店,里面的东西,小的几十、几百元的手链,大的十几万元的古董。其中一座树抱石的雕刻,刻得是达摩佛祖,据老板说曾经获过奖,价值十五万元。离开古玩城,接着去逛民族风味小吃一条街。一条窄窄的小径一边,一家挨着一家小吃摊,来自各地各民族。整齐,整洁,应有尽有。父亲喜欢养花,我们又去了白鹭洲的花鸟市场。

很多古迹已被重新修缮。有些道路中间还立着一些人物的艺术雕塑,有林则徐、唐伯虎等。其中一组雕塑很有生活气息。一位古装老汉挑着一担枣子,停下来,扁担横跨在箩筐上,手里拿着一杆称,一位古装女子领着一个小孩,在买枣。

在一条街道边,我看到四个老外,可能是一家四口,夫妻俩及一男一女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小男孩的鼻梁及两侧横洒着密密的雀斑,很有趣。我指给父亲看,父亲说外国小孩大多有雀斑,长大就好了。我还穿着棉衣,他们却穿上了短袖T恤,好像老外都是怕热的。我不知道,夫子庙在他们眼里是怎样的,或者有着中华民族的异域风情?有一点和我们是相同的,他们一定也能感受到夫子庙的繁华和热闹,并且难忘。

在夫子庙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与之比邻的李香君故居。

——媚香楼。这里在明末清初时是门庭若市的,现在却人迹稀少。除了门口卖门票的,屋子里只有一个中年妇人和鸟笼里一只会说话的八哥——不停地说着:喂,电话。喂,电话。在这古色陈旧的房间里说着现代的词汇,也给这死一样沉寂凝固的空气中,带来一丝生气。

一位古装妙龄女子的塑像倚立在小小的院落的一角,万种风情。似乎在迎接来宾,又似乎在对来宾诉说着什么。一阵从岁月深处传来的琴声、歌声、笑语声在院落里响起。我仿佛看见楼上楼下才子佳人如影隨彯,又仿佛听见满室的俏语娇音。楼下客厅里陈列着李香君的画。我看不出功力的深浅,但无疑她是有才有貌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秦淮八艳之一,那样的绝色佳人,注定要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又注定结局是凄凉的。因为没有独立的人格,依赖着男人。在那个朝代,像探春说的:但凡我是个男人…。玻璃罩里放着的小小三寸绣花鞋,看了让人悲哀。不过,难得的是她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使她流传后世。

小巧紧凑的房间里阴森而冷清。屋子角落有一条窄窄的地道通到后面的秦淮河。秦淮河水不再清澈,却比前几年有好转。河边上泊着两条花船,船上没有人。

中午时分,我们准备离开夫子庙。这时,看到街边有一个小门面,里面坐着一个年轻女子,墙上挂了很多画。上面落款是手指画。有八十元一张,有伍佰元一张。那位年轻的女画家还可以当场用手指作画。在当下,女人不仅解放了脚,也解放了思想,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女画家那么年轻,就自立门户,将来很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日子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俞澄。工作单位,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散文多篇。

投稿须知

请自附题图、插图、封面、宣传语。

请用word,标明体裁、作者简介、联系方式。

赞赏金刊文一月后全额发给作者。忌一稿多投。

邮箱:huanghewenyou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