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临边学,寻源颜体初临颜真卿郭

白癜风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3488.html

年暑假是最热的一个暑假,高温常近40度。临《唐颜真卿书郭虚已墓志铭》20余日,终于抄完全篇,有感而发。

《郭虚已墓志铭》年于中国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出土,收藏于偃师商城博物馆,共35行,共字。该墓志铭记述了唐代郭虚已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迹,表达了颜真卿对郭虚已的才学、品德及刚正不阿的气节、忠心赤胆的正气的钦慕和赞誉。整篇墓志词藻华丽,引经据典,对传统文化及古文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读起来还是比较生涩难懂。只有边临边读,边读边查边做注释,倒也学习了不少的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对郭虚已的生平也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文中说,郭虚已,太原人,为虢叔后裔,“虢或为郭,因而姓焉”,祖上有“埋儿奉亲”郭巨、东汉名士郭泰、郭况、西晋学者郭璞等,乃郭琰之孙、郭义之子,其“有子五人”,揆、恕、弻、彦、枢具为官贤,可谓门楣显赫。郭虚已自幼丧父,聪惠好学“十岁诵老庄即能讲解,臬诸经典一览无遗;品德高尚”孝悌发于岐嶷,德行沦于骨髓”,“幼怀开济之心,长有将明之望”,年级轻轻就入朝为官,“未冠,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历任诸多官职治世有方“施宽大之政,变狡讦之风,不戮一人,吏亦无。省繇费、蠲力役,巴蜀之士,煖然生春。多次率兵平定吐蕃入侵,为唐王朝边境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朝庭的重用,官至工部尚书,赐紫金鱼袋。可惜的是,在常年征战中染病,于天宝八年六月(公元年)在蜀郡官舍不治而亡享年59岁。“深涉贼庭,蒙犯冷瘴”,“薨于蜀郡之官舍”。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十分重要文字佐证。

《郭虚已墓志铭》为“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当时颜真卿41岁正值壮年。“以真卿宪台之属,常饱德音,见托则深感忘论”,做为郭虚已的下属,他对郭虚已的人品才学十分敬佩,志趣相投,满怀崇敬之心写下了这篇墓志铭(据考,颜真卿为郭氏家族写过多篇文章及书写墓志碑文)。

颜真卿做为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初自家学,后从禇遂良、张旭学书,“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世称颜体。传世书迹甚多,如《多宝塔碑》《夫子庙堂记残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座位帖》《自书告身帖》等,《郭虚已坦墓志铭》是目前发现的他最早的作品,也是他壮年时期的作品,书法艺术已有相当深厚的功底,但于他成熟时期的作品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没有达到“一变古法自成一格”。艺术风格与张旭《严仁墓志》有诸多维妙维肖之处,可以看出其早期书法受到张旭、禇遂良影响。“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但无论如何,《郭虚已坦墓志铭》单字结构严密,点画刚劲有力,布局规整统一,端庄灵秀。与《多宝塔碑》丰腴饱满相比,《郭虚已墓志铭》字体稍显清廋挺拔比较,这也许与其保存完好,字口清晰有很大关系。

初次通临,理解甚是艰难,但仍收获满满。待下次再临,或有新的感受,再叙。(明俊年8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