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镇江市西津渡景区举行。会上发布了江苏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单位。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是指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前提下,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增强非遗展示互动性、渲染非遗活动代入感,充分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吸引更多人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在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上,江苏省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年4月份,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就正式出台了《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新概念。该文件全面、系统、详实地诠释了项目模式,通过倡导“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多措并举在景区彰显“非遗魅力”。此次公布的首批20个项目,是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关于开展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验收暨首批示范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苏文旅发〔〕号),结合年度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在全省组织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评定工作。通过开展各地自评、现场验收、组织专家评审等相关流程,于年4月向党组会提出了20个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小编通过整理江苏省首批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的基本情况,为读者展示非遗活化的江苏实践。(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
1
非遗进夫子庙
-秦淮风光带景区项目(南京)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以南京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进驻人类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6项,拥有众多非遗美食、非遗传承基地、众多特色民宿。景区创新表现手段,完成非遗地图、标识和标牌的制作;完成非遗馆及民宿中的非遗展陈;进景区展演全年活动不少于60场;开发文创产品1-2件,将非遗植入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全面展现非遗活态化魅力。
2
非遗进金陵水乡
钱家渡景区项目(南京)
金陵水乡钱家渡地处秦淮河、句容河、溧水河三河交界,是江宁区各级非遗项目最多的区域。景区进驻人类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5项。年,景区在醉乡园鸭文化主题餐厅、桥头小食融入更多非遗美食文化场景,增加互动体验环节;在景区特色乌篷船、画舫船上增加各种非遗元素;完善钱家渡起居文化馆展陈内容;结合节庆组织进景区演出活动不少于50场;完成非遗地图及景区非遗整体形象设计;开发江宁“非遗礼包”。
3
非遗进清明桥古运河景区项目(无锡)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进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市级项目1项。年,景区借助全息投影等技术,常态化传播展示非遗,举办表演类非遗项目的展演活动不少于25场;开发融入非遗项目的剧本杀;全年开发运营非遗旅游线路3条,编排每周2场以上“尊享之旅”船上演出;计划开发非遗文创商品5款以上。
4
非遗进善卷洞风景区项目(无锡)
善卷洞风景区通过设立戏曲小舞台,上演梁祝主题演出,并设立陶艺中心,让游客体验紫砂文化。
5
非遗进窑湾古镇景区项目(徐州)
窑湾古镇坐落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部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是国家4A级景区,进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景区奖结合节庆加大宣传展示活动,全年不低于50场;建立《窑湾绿豆烧》《东路柳琴》展示、传承基地,全年开放时间不低于天,流通人次在5万人以上;开发非遗研学游项目。
6
非遗进东方盐湖城景区项目(常州)
东方盐湖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目前进驻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项目5项,打造有非遗展馆、非遗演艺、非遗体验等项目。去年已完成刻纸、烙画非遗展馆的展品采购,实现年度的展品更新目标;结合节庆活动打造“非遗市集”,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增设非遗项目流动摊位;全面提升景区非遗项目标识牌、展示牌等宣传设施。
7
古典园林空间的
跨媒体非遗展示(苏州)
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是国家5A级景区,进驻人类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项。为进一步提升非遗项目融入古典园林空间的沉浸体验效果创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非遗题材进行跨媒体艺术二次创作,将非遗融入古典园林独特的空间环境,展示传统苏式精致生活和传统园林艺术,使游客穿梭于非遗的“活态”场景中,激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8
沧浪亭昆曲《浮生六记》
园林版展示(苏州)
新编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姑苏区倾力打造的“戏剧+”创新文化项目,是国内首个浸入式戏曲表演,该剧在编排上将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完美融合,在沧浪亭内“复刻”了一个属于沈复芸娘的世界,观众随着演员的表演参与到演出场景之中,一边聆听昆曲的唯美曲调,一边领略园林的请意之美。该剧从年七夕正式公演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展现方式和“浸入式”的感官体验受到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