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其实现在说起曲艺,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德云社了。德云社的总部设立在北京前门,作为中国国内相声界最大的社团。而其实北京最早还不是曲艺的窝子,或者说最早不是只有北京一家。
据说相声的发源地最早在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天津三不管(一说劝业场)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相声的发源地只有北京、南京和天津,进而也认为曲艺窝子也就是这三个地方,但其实如果谈起曲艺。还有两个地方不容忽视,那就是山东济南和辽宁鞍山。
山东说唱艺术
有一句老话说,北京学艺、天津练能耐、济南踢门槛。山东济南的曲种花样繁多,而且自成一派,山东独创的山东快书,代表人物高元钧先生在曲坛也是相当的有名气,包括郭德纲的师傅金文声也是唱山东快书的。
甚至曲艺里面的快板,在山东也有不同的形式。山东的快板被称作是四叶瓦,又叫山东快板。和传统快板不同,它的节子板只有两片,大板也只有两片加在一起只有四片,而传统快板是七块竹板。
山东还有山东琴书和山东大鼓等等独特的地方曲目。单从曲艺能力上来说,并不逊色于上述的三个城市。
传统没落
其实最早先西北的相声也不错,但是后来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西北相声逐渐没落了,甚至相声的发源地,南京夫子庙也很少出现著名的演员。真正好的相声演员大多集中在了北京和天津两地。
在北京,基本上以侯氏相声为宗,而在天津,则以马氏相声为宗。所以当郭德纲来到北京时,得到了侯耀文的照顾,在北京就很少有人敢于正面欺负他了,原因也与侯氏相声在北京的影响力有关。
侯氏相声的传人有马季和姜昆等人,风格特点是以高雅文明著称。马氏相声是以通俗著称,更适合普通的小市民听,诙谐幽默,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地位。
建国之后的曲艺之乡——辽宁鞍山
其实说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很陌生,甚至也有很多人会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鞍山比较出名的是重工业行业。似乎没听说有什么传统的曲艺风格。
但其实如果您仔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鞍山在建国以后,为中国贡献出了近乎50%左右的曲艺艺术家。
曲艺之中的四大流派,相声、快板、评书、鼓书。可能从相声上来讲,鞍山没什么成就,但是说到快板,就不得不提王高李三大流派,李派快板创始人李润杰先生就是在就是日军侵华期间被抓到鞍山做工人时,和当地的乞丐学会了数来宝,从而开创了李派快板书,后来他的徒弟王印权也属于鞍山曲艺团的著名演员,现在也是中国快板协会的副主席。
刘兰芳王印权夫妇左刘兰芳右王印权评书就更不必说,评书界比较出名的几个人物: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连丽如等等。北派评书的名家基本上都是出自辽宁鞍山曲艺团。
北派评书和南派评书有几大区别,首先就是醒木拍在定场诗最后,其次北派评书站着说,底气十足,擅长大身段,爱讲金刀铁马的段子!南派评书就习惯于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的讲。
至于鼓书,笔者了解的不多,最著名的刘保全和骆玉笙都是江南人氏,东北大鼓应该也出过不少的名家,只是具体很难叫出名姓了。
要说到东三省最著名的曲艺演员,其实应该说是赵本山了。虽说二人转在曲艺范围内还有争议,因为二人转属于地方戏,但偏偏又借鉴了曲艺中的莲花落,所以可以说它是曲艺,又不能完全说是曲艺。
二人转被称作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涉及到唱基本都是在唱莲花落,所以赵本山虽然被称作二人转名家,但同时也可以称为莲花落名家。
无论是哪个曲艺之乡,现在整个曲艺行业也已经没落了。
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关心一下传统曲艺,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