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应该算是我写得最用心的一篇文章了吧。想通过一个故事来写一座城,看是不是可以有一些血肉,读起来能够生动一点。
如果你来过南京,那么你应该可以在文中找到熟悉的画面;如果你还未曾到过南京,那么希望看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要来南京看看~
明,金陵,有一书生名曰沈尘,自幼饱读诗书,颇有才学。
一日与友至灵谷寺游玩,时值六月季夏,草木葱郁。傍晚时分,流萤飞舞,煞是好看。
灵谷寺及至归时,忽闻寺外莺声燕语,行至庙门处,见两三位女子浅笑连连。其中一人一袭白衣,螓首蛾眉,芳泽不加、铅华不御。
沈尘一时看得竟有些恍惚,白衣女子瞧见沈尘憨态,不禁朱唇轻启,鹅蛋脸上绽出一个小小的酒窝。
待沈尘返家之后,其脑中常常浮现白衣女子的如花笑靥,进而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灵谷寺此后月余,他成了灵谷寺的常客,但却始终不复寻到令他魂牵梦绕的白衣女子。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三年一次的乡试开考。沈尘和友人来到了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江南贡院即位于此。
江南贡院历经三场考试数日煎熬后,沈尘甫一踏出考场,即被友人拉着来到了秦淮河边。
且说都中两秦淮,一湾两岸,皆杨柳街道,更多囗楼,住的是烟花风月之家。古人有云“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夫子庙(秦淮河)是夜,烟笼寒水月笼沙。河面上画舫重重,欢声笑语不断,好是一番热闹景象。
沈尘随友人登上一支画舫,但见此间主人约莫十六七岁,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众人把酒言笑,继而吟诗作对,唯沈尘一人兴致缺缺,独坐船尾。
行至乌衣巷时,迎面驶来一艘乌篷小船。沈尘只是一瞥,便自僵住。但见一女子身穿白衣,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莹如玉,怕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人儿么。
秦淮河白衣女子乍见沈尘,也是一愣,片刻后似有想起,展颜一笑。沈尘复又一呆,回神时,两船已交错而过。
他慌忙快步走至船头,高声道“敢问姑娘芳名”,只听一清脆声音“乌衣巷谢沐菲”......
年,南京。沈尘在南航通信专业念研二,谢沐菲在南大历史系读大三。两人在一款社交软件上结识。
9月开学的第三个周末,他们约在栖霞山见了面。
栖霞山尽管两人已经在网路上聊了很久灵魂上算很熟悉了,但第一次现实中见面,沈尘还是有些局促。好在谢沐菲是一个开朗外向的女生,没多久就让他打消了紧张。
秋天的栖霞山很美。栖霞寺外的银杏树下,满地金黄,两人并肩走在上面,像是踩着一整个秋天。
栖霞寺他们在一起时都觉得很舒服。常常是谢沐菲在说话,沈尘安静地听,偶尔沈尘一句俏皮的话又逗得谢沐菲咯咯直笑。
两人有空的时候,就会约着在南京结伴游玩,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笑声。
紫金山秋天在紫金山高大的法桐树下,谢沐菲告诉沈尘,南京之所以有这么多梧桐,有一个浪漫的说法:
据说当年宋美玲特别喜欢法国梧桐,蒋介石爱妻心切,特意从法国引进两万棵梧桐树种,从美龄宫一路种到中山北路,种成一串宝石项链,送给爱人做礼物。
美龄宫冬天,沈尘和谢沐菲去了鸡鸣寺。这座寺庙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
在冬日白雪的映衬之下,鸡鸣寺更显肃穆与厚重,庙里的香火燃了、灭了,那屡烟气却萦绕了千年。
鸡鸣寺他们也去了夫子庙。如今的秦淮河,胭脂气已淹没在河水中,只有书香气息伴着淙淙的小河流淌。昔日的夫子庙,如今也有了天下第一小吃街的名头。
冬去春来,鸡鸣寺外的早樱树,粉白的花瓣在枝头开得一片绚烂。
鸡鸣寺外早樱沈尘和谢沐菲漫步在樱花树下,从鸡鸣寺一直走到玄武湖。
玄武湖作为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玄武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被誉为“金陵明珠”。
他们坐在湖边,看着夕阳西下,晚霞与水面相映,美得令人心醉。暖暖的春风拂在他们脸上,也拂在他们心底。
六月初夏的一个傍晚,沈尘和谢沐菲来到了灵谷寺。
庙门外,萤火虫的流光星星点点,夏夜在这一刻是如此灵动而又梦幻。沈尘看着身边的谢沐菲,她一袭白衣,笑靥如花。
两人四目相对
慢慢地
柔软的唇儿印到了一起......
(完)
后记
假期和家人去了趟台儿庄古城,在那里小桥流水、青石板转、亭台楼榭、雕梁画栋,会让人有种置身古代的错觉。联想到南京的夫子庙秦淮河,突然就有了些灵感。
国庆之后,一直在试着整理思路、不断完善:从古到今,从初遇到再遇,想要时间上能有一个延续,一年四季夏秋冬春,从灵谷寺起以灵谷寺终,如一个轮回般,通过两个人的情感来串联时间和地点。
思路理好以后,写作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图片,想要搜到让自己满意又贴合文章的无版权清晰图片其实还是蛮难的;另外一个就是自己文笔太逊,很难把想到的东西贴切的写出来。尤其是遇见金陵那部分,文言文功底不好,历史也很差,查了好多资料才磕磕绊绊的写出来。所以整篇文章很多地方都借鉴了他山之玉,在此一并谢过。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各位来南京玩~
南京附部分参考出处:
孔尚任《桃花扇》
我们正在读《秦淮河:一边是书院考场,另一边却是烟花柳巷》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