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江北新区
十,老浦口,浦口火车站(搜索可看原文)部分原文内容
浦口码头,浦口火车站,我就不发图片内容了,这些都能看到。我发几张已经无法看到的照片,大马路的照片。(这里我来过多次,看着它慢慢的拆光了)
这是去年拍的,下面是11年拍的。
民国时期这里是非常繁华的地方。津浦铁路的起终,南来北往的中转。从北方南下进“京”的官员还是辗转往北的商贾都要在这里汇聚。。。。。。人流的汇聚带来的是商业的繁荣。顺着车站出去就是一条叫大马路的街道。这里曾经是浦口乃至南京都有名的商业街。只是他的衰败让你感叹,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无情。(因为津浦路,浦口的大马路与江南岸下关的大马路在民国时期都是著名的商业街,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
如果你想怀旧,穿越,寻找过去的感觉。这里会让你满足的。这里大都是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主要都是木质结构的两层建筑,有些建筑门头上还会留有曾经商号的字样。这种马路两边清一色的两层商业建筑的商业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繁华?(这段文字是我年时写的,现在上面照片的建筑已经看不到了,全部拆光围挡,后面境遇如何不得而知?)最近刚去看过,大马路基本上没什么了,或是围挡,或是拆除,还有零散的一两家店铺再坚持。
十一,浦口东门左所大街,(查看原文)部分原文内容图片。
左所大街又名东门古镇明清一条街。明清时期,东门古镇作为南北要冲,东西通道,是漕运集散地,水陆码头,聚集了许多南来北往的商贾,船,骡马,粮食,布匹和物资。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多米长的左所大街两边,各种商店鳞次栉比,有各种商行、货栈、钱庄、酒楼等余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做所大街依然留存了较为丰富、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地带。在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定为南京市22片历史风貌区之一。浦口东门左所大街曾是南京江北地区东门古镇上一条最为繁华的大街。也是南京地区古镇,街,巷,民居,建筑,商业,历史文化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直观缩影。
(这些文字是几年前写的)左所大街分东西两条,东面街上还是热闹繁华,人流攒动。往前走不远有条左走的小路,有网友提醒有一处浦口的明朝长城遗址。去看一下。
浦口明城墙遗址
当时东面街仍然一片烟火,西面却是一片废墟。现在已经全部围挡拆迁。什么也看不到了。后面命运如何不得而知?
十二,老浦口,淹没在老浦口的一条北方风情的小街-龙虎巷(看原文)部分原文内容图片
龙虎巷,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南门,呈南北走向,长约米,沿线是独具特色的津派建筑,是近现代南京大工业初始期产业形成的重要证物,北方建筑文化南进的一次成功实践。
近代南京浦口开埠,光绪年间,清政府向德英借款,修建津浦铁路。年浦口又兴建了浦镇车辆厂,当时叫铁路浦镇机厂。随着津浦铁路的兴建,大量北方的修路工人随着工程南下浦口,渐渐地在浦镇车辆厂西北侧形成了街区,并取名为龙虎巷,含藏龙卧虎之意。
龙虎巷里最早的建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浦厂买办刘风友出资,在浦口南门的龙虎巷建起了一幢幢具有清式风格的民居。
龙虎巷的居民大部分是天津人、唐山人,世世代代干铁路,做厂的、跑车的都有。时至今日,在许多老房子里,还居住着当年浦镇车辆厂工人的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子孙。
街巷两侧,整齐地排列着小青砖、小黑瓦砌成的院落。古街古巷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呈现出迷人的画面感。
老房子经历百余年时间的风雨剥蚀,保存仍算完好。老房子静静地在旧街巷里坐落着,古旧,幽静,闲散,淡雅。巷子连着小街,小街勾着巷子,东西向,南北向,错落有致地密密分布着,像一个巷子的密林,让人走不到尽头。
这里保留着完好的民国时期的津派建筑,看着有滋有味,很有感觉,但是当地居民反映居住环境不好,毕竟百余年历史的房子了。据说也要改造,后面不知命运如何?
十三,老浦口,红色记忆,浦口南门镇一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街,浴堂街(看原文)部分原文内容图片
浴堂街,真正的光荣革命传统之地。而且这个浴堂街还是几代浦厂工人居住的地方。应该说也是最底层百姓生活的街区。这条街因为有了工人领袖王荷波和他领导的两浦铁路工人大罢工而有名。
浴堂,由此得名浴堂街。两浦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指挥所旧址。
这里居住环境极为恶劣。
有些老房子可能是民国时期建筑,但大部分都是解放后建设的。
有老井
尽管有些房子历史不长,但是街道狭窄。环境太差。
旁边还有后锁街,建设街,工会街。后锁街倒是有个传说。和朱元璋有关,为了锁龙头叫后锁村。。。慢慢变成了后所街。
这里老房子和现代建筑混杂,巷子很窄小。
环境极恶劣。这里的房子才是真正需要改造的。
这里不能算古街古迹,只能算红色记忆。像这种环境的老街道还有不少。有网友和我互动让我去看看,我也看到过。
接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