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诗人刘禹锡以“秋日胜春朝”来描绘秋天的诗情画意,秋天,正是寻找“诗与远方”的最佳时节。而在当代,旅行的意义除了追寻“诗与远方”,还有以“吃货”自我标榜的旅客们对地道风物的寻觅。在中国,秋天素有“贴秋膘”的风俗,人们需要多吃以积攒脂肪与能量来抵御寒冷的冬天,这风俗让当下忙着制定节食计划的人们找到了放肆吃的理由。
吃,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人们走遍景区的边边角角、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那一味地道的本地小吃,满足舌尖的欲望、丰富身心的体验,人们对美食的追寻甚至已经超越了旅行本身,这不单是对味道的品尝,更是对环境、背景和食物背后人文历史等独特信息的挖掘。美食是游客体验最重要的加分项之一,能强化游客对目的地的辨识度。近年来,以食物为切口,打造特色IP引流的模式,在旅游市场已初显锋芒,“美食+”已经成为各大景区发力的新目标。
婺源篁岭:美食晒“出圈”
天空的颜色干净而透明,阳光透过薄云洒在身上,轻轻的、暖暖的,空气里透着远离喧嚣的悠闲。金黄的麦田在风中翻起轻浪,连绵至天边,与近处的黛瓦、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副岁月静好的生机画面——初秋,是江西婺源最美好的季节。
▲篁岭晒秋曹加祥摄
家家户户屋顶上色彩斑斓,构成一幅幅丰收的景象,那便是婺源篁岭秋天最美的风景。晒秋是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晒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晒秋作为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游客喜爱观看的民俗景观——“最美中国符号”晒秋在更大范围内“出圈”了。
晒秋盛宴、奇异瓜果、蔬菜时装秀、农村运动会、复古歌会……篁岭景区工作人员许林介绍,8月7日,第七届篁岭晒秋文化节在篁岭景区开幕,庆丰收、晒传统,各类本地水果蔬菜齐上阵,趣味活动轮番亮相,让游客参与晒秋等农事活动,体验“土味”乐趣。“乐玩一整天过后,随着夜幕降临,长长的餐桌沿着特色建筑蜿蜒摆开,花生、南瓜、芋头、玉米、腊肉、鱼干……最地道的本地美食一一上桌,游客置身其中,感受丰收的喜悦,这就是晒秋长桌宴。”许林说,每年晒秋文化节开幕的当天晚上都会举办晒秋长桌宴,以本地村民自种、自养的食材制作的美食迎接四海游客。
▲婺源特色蒸菜
在婺源篁岭的“天街食府”,游客透过宽大晒台窗户,能将万亩梯田的季节转换、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篁岭景区“天街食府”经理余海源介绍:“婺源美食受徽菜影响,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自成体系。‘无蔬不能糊,无荤不能蒸。’糊菜和蒸菜是当地最有特色,也最受游客欢迎的菜品,其中糊菜有糊豆腐、糊南瓜、糊豆芽等,蒸菜有南瓜蒸豆角、粉蒸鱼、粉蒸大肠等。”
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说:“创新是一个企业不竭的生命动力来源,是文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景区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创新体系。”近年来,篁岭采用“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的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民俗体验、旅游会展等综合配套型转变,着重开发旅游产业特色项目,打造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基地、民俗文化演绎及精品度假酒店、特色农家美食等项目,将篁岭村打造成全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样板。
创新建立在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上,正是那晾晒出来的一根根辣椒、一粒粒玉米、一条条小鱼,将一个古老村落的历史故事呈现出来,成为开拓的起点,走向世界。“晒秋已经成为婺源的符号,每年秋季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晾晒后的辣椒等食材,当地民众做成辣椒酱等风物食品供游客选购,便于将舌尖上的婺源带回家。”余海源说。
游客打call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对中国古建筑和特色民俗情有独钟,我每年秋天都会到婺源来拍照,每年都会有新的收获。婺源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座,对建筑摄影爱好者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婺源给我的另一种收获。
历经多年发展依然保持较为淳朴的民俗风情,婺源的做法难能可贵。同样,婺源的美食也比较地道,吃惯了大城市商场里的餐厅,到这种古村落的环境中品尝特色美食,别有一番风味,对着定格在镜头里的晒秋民俗,我想说:“此情此景,美食不可辜负。”
——(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林帆)
南京夫子庙:传统美食的新故事
走进江苏南京夫子庙,漫步在步行街、贡院街、贡院西街、大石坝街,风雅秦淮“一步千年庙市景”的独特韵味扑面而来。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一步跨越古今,纵览千年历史。地处秦淮风光带核心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京夫子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东南各省知名的文教建筑群。
金秋时节,菊黄蟹肥,正是邂逅美食的季节,地道的淮扬菜、甜蜜的本帮菜、精致的金陵小吃……在南京夫子庙,不下种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斗艳。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开展对民间风味小吃发掘整理的工作,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南京文化馆工作人员刘立云介绍。
▲夫子庙可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景观
南京夫子庙是历史文化名河“十里秦淮”最繁华、最精彩、最有韵味的核心区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夫子庙的核心竞争力。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国家级非遗项目秦淮灯会在景区连续举办了35届,累计吸引游客超1.5亿人次。年,南京夫子庙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据介绍,近年来,夫子庙立足深厚的文化资源,创新景区项目,艺术化地呈现“秦淮表达”,沿着“挖掘故事线,设计旅游线,打造产品线,推出消费线”的核心路径为老街区赋予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消费、新场景、新服务、新体验,激发文商旅融合,通过夫子庙步行街,将“故事线”变为“旅游线、产品线、消费线”;活动传播量超3亿的桨声灯影里的“大咖故事荟”“我在秦淮品诗赏月”等活动,让秦淮故事成为新的“网红IP”,汇聚了更多人气;“夜享秦淮”也持续助推夜经济发展,夜游秦淮、夜宿秦淮、夜食秦淮成为游览南京的新魅力。
▲夫子庙秦淮小吃城各类美食
在景区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秦淮八绝”小吃不断改良创新、迭代升级,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更加贴近人们饮食习惯的形式呈现,成为了秦淮区的美食IP,招揽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与此同时,国家级非遗项目雨花茶、绿柳居素菜和省级非遗项目板鸭、盐水鸭、京苏大菜等地道的风味特色,体现了南京传统饮食文化,吸引游客争相品尝体验。”南京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张江信说,景区往年还会在秋季举办“金秋美食节”,眼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可能会受到影响。
秦淮区委书记林涛表示,秦淮区将以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牵引,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区同创”,全力打造城区“风雅秦淮”的全新IP形象。
游客打call
我是一名杭州大学生,去年秋天到南京夫子庙游玩,感觉对南京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景区推出的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化、常态化的特色演出活动让我觉得惊艳。特色小吃品种非常多,“秦淮八绝”名不虚传,小点心做得非常漂亮,是发“朋友圈”的好素材。
秋高气爽,是出游的好时节,也是放肆吃的季节,夫子庙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地方,值得我多次去学习、去体会,但今年南京疫情形势严峻,不打算去南京了,挺遗憾的,不过现在线上也能买到南京小吃,算是抚慰了我的这颗“吃货”的心。
——(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李雨欣)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专家视点
景区餐饮应传承地域文化
刘敏(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餐饮作为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体验地道城市美食、感受当地饮食文化的旅游刚需,餐饮业态是景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城市旅游街区中的餐饮业态为例——
根据我们研究课题组的调查,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重庆磁器口、浙江杭州清河坊的全部业态中,餐饮业态的数量分别占据街区总业态数量的37%、34%和21%。街区的餐饮业态对街区游客流量以及游客体验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国家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中特别强调了街区的餐饮功能和餐饮业态的建设。一方面要鼓励餐饮业态的发展和餐饮名店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警惕餐饮业态的同质化竞争。在街区旅游不断火热的时代背景下,餐饮业态呈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嗞嗞作响的铁板鱿鱼、未知添加剂勾兑的各种果茶奶茶、一本万利的薯塔薯条、土味关东煮、长沙臭豆腐……这些餐饮毫无本地特色可言,却占领各大小吃街和旅游景点的商铺,使得正宗的本地小吃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及质量来与之抗衡。在关于街区吸引力的调查中,本地特色小吃是街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面,也是游客餐饮类消费的主要支出点。因此,街区餐饮业态如何创新发展、打造本地特色IP,是城市旅游中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