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先祝福大家幸福安康!
今天都吃了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端午原叫“端五”,“端”,初也,每月头一个逢“五”的日子,即“端五”,古人用十二地支对应月份的排列中,“午”对应五月。“午”“五”相通,自然而然地,“端五”演变成了“端午”。
在端午节这一天
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
怀念屈原
但你知道吗
其实
端午节和屈原并不是原配哦!
根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中的说法,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而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有了。最早把屈原和端午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一本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而且当时距离屈原生活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年。
尽管如此
但是不能不说
端午节有了屈原才有了“灵魂”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有近30个别名,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龙舟节、龙日节、粽子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端午节别名这么多
也说明了端午习俗起源的多样和庞杂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
在我们大蓝鲸
也有非常精彩的过节方式
涂饮雄黄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因此在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不过对于无法饮酒的儿童,大人们会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慢慢便有了在端午节期间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
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内,工作人员将雄黄与朱砂相结合,免费为游客印出不一样的图案,留下美好的回忆。
射五毒
古时,民间认为“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是指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因此,端午期间,人们把其图像画下来贴在靶子上,并用弓箭石子射打,表示驱逐五毒。
挂艾草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佩香囊
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因此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解毒,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如今,家长们也喜欢购买香囊,避免孩子被蚊虫叮咬。
绘彩蛋、挂蛋兜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到瘟神说:“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每到这天,大人们便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护佑孩子健康、平安,端午节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
在夫子庙大成殿里,孩子们亲手绘制属于自己的咸鸭蛋,并将蛋兜挂于自己胸前,用来祈求平安。
此外,在这个端午假期里,还有许多可以打卡游玩的地方。你可以在南京夫子庙,跟随着身着华丽汉服的演员们“穿越”千年,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也可以来到南京博物院,在民国馆的氛围里体会老南京的韵味,感受传统习俗与现代潮流的交相辉映;还可以打卡全新亮相的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体味“活起来”的非遗文化。
让我们共同参与保护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现新时代里
“我们的节日”新气象!
END
全媒体记者:朱青达杰陈子嘉夏庆涛
编辑:小丽
执行主编:胡晓月
主编:王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