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秦淮河地带是南京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这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区域,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乌衣巷是名门望族集聚之地,江南贡院是帝王选拔人才的考场。
在古代,文人雅士也好,达官贵人也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癖好:需要把逛青楼作为一种风雅,因需而设,秦淮青楼应运而生。
旧时秦淮河两岸是著名的红灯区,妓院林立,是江南名妓的汇聚之地,故有“六朝金粉”之称。
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与青楼名妓关系密切,甚至彼此相依,相互欣赏,所以,古代很多诗词作品源于青楼也就不足为怪了。正是因为这些作品,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风韵,《桃花扇》里描绘此时景象“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蝉娟”。
当年的媚香楼(李香君故居)就是青楼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是目前唯一幸存的青楼遗址。
在店铺林立的钞库街上,几乎是清一色的“青砖碧瓦马头墙,回廊挂落格扇窗”,媚香楼在这些徽派风格建筑中并不显眼,如果看的不仔细,很容易错过。
媚香楼遗址背偎秦淮河,前依钞库街,两层砖木结构,为三进两院式明清建筑。它不仅是唯一幸存的青楼遗址,也是南京唯一幸存的河厅河房建筑。
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旧时南京的河房主要是建在秦淮河畔,临水而建,不仅有亲水露台,有的还设置私人码头。
几百年来,南京屡遭战乱,朝代更迭频繁,很多建筑都毁于兵火,但是媚香楼这种木结构房屋仍能保持到现在,不得不让人莫名惊诧。
李香君故居门口两侧,有一副对联,写着“花容兼玉质,侠骨共冰心”。据说李香君是个卖艺不卖身的名妓,她那些出污泥而不染、愤世嫉俗、坚贞节烈的故事,被写进了《桃花扇》里,让后人传诵。
媚香楼陈设讲究,非常女性化,契合“江南佳丽地”、“六朝金粉”这个主题,面积不大,不到30分钟,我就参观完毕。
进入大门是一个狭窄的门厅,墙上有一些砖雕,介绍的是李香君的故事。
门厅尽头有一个坐姿端庄、仪容优美的女子在弹奏琵琶。
女子雕像的右侧是一个圆形拱门,门楣上有“忆君”两字,寓含“回忆李香君”之意。
跨过拱门就是一个精致的小庭院,俗称“天井”。天井是传统建筑中,房与房之间围成的露天空地,它能使屋脊前沿的水不流向房外,美其名曰“四水到堂”,有聚福纳财的美好寓意。
媚香楼两侧门墙上,有一幅对联,字迹经历风吹日晒,有些暗淡,上联“小字噪秦淮,万种风情柔似水”。下联“丹心昭史册,一痕血泪艳如花”。赞叹李香君这样的小女子,虽然柔情似水,却秉持民族大义,最终血溅桃花扇,书写了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
庭院的东侧一片翠绿丛中,就是李香君的石膏雕像,大S形的造型,把女性曲线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云鬓插花,笑颜如花,素手执扇,斜倚在一块太湖石上,目视门口,表现出秦淮名妓的柔媚。
李香君塑像后面墙壁有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翠吟楼。玉树歌残,秦淮水咽,龙盘虎踞草草。留都朝野世、看清浊、衣冠纷扰,章台奇操,几碧血凝哀,桃花添巧。东塘稿,激扬若列,岂全虚渺。俊少,犹说才情,奈副名题榜,为何深恼。一时佳丽数,比花伶、河东同凋。恩仇何了,第月思举分中闹,光耀新营好。媚香楼后,替供倾倒”。作者是徐邦达。
走进媚香楼,一楼就是“秦淮八艳”的展览厅,“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的八个奇女子: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她们共同特点就是美艳逼人,柔情似水;多才多艺,能诗会画;坚贞不屈,气节不俗。
就文学才华讲,她们各有自己的擅长领域。柳如是擅长写诗,她的才华应该是位居“秦淮八艳”之首;董小宛擅长写文,她的聪明灵秀旁人难及;陈圆圆擅歌舞,吴三桂因她“冲冠一怒为红颜”,从而让她在历史上名声大噪;擅长古琴琵琶的李香君名气在当时并不大,后来因为她是《桃花扇》的女主人公才让她广为传颂、流芳百世。
如今世人对秦淮八艳评价很高,认为她们在明朝末年,国破家亡的最后关头,有坚决不做亡国奴的骨气,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而当时的士大夫却随时准备改换门庭。所以才有了“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的说法,想来不能不让人唏嘘感叹。林语堂《为李香君题诗》:“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展厅内用彩色帐幔分割空间,显得朦胧迷离。
陈列品主要是秦淮八艳曾经的生活用品,生平故事等等,还有秦淮八艳陶俑,个个仪态端庄。
媚香楼二楼西侧的一个桃花窗边,能看到楼下的来燕桥。站在这里可以遐想当时李香君坐在绣帘挂落的桃花窗前,等待她梦中的爱情。当侯方域蓦然出现桥面时,她一定感觉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缘已经来临。
二楼主要是李香君的闺房,李香君悲怆的爱情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话说明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从商丘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心情郁闷的他,想去媚香楼轻松一下,经好友杨龙友介绍结识了李香君。
这一年的李香君十六岁,一个豆蔻年华的妙龄女子,是媚香楼里的名妓,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缘分,总之两人看对眼了,一见钟情的李香君对侯方域以身相许,侯方域解下随身携带的宫扇送于李香君,作为二人的定情信物。两人私定终身之后,侯方域在官场上的政治名望也风生水起。
可惜的是,这段才子配佳人的风花雪月,随着满清铁蹄的入关,加上卑鄙小人阮大铖陷害,很快就以悲剧而告终。
当时隐居南京的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是一个臭名远扬的人物,他很想巴结侯方域,托杨龙友送重金笼络侯方域,被李香君看破端倪,她要求侯方域立即与阮大铖划清界限,拒绝接受阮大铖的金钱贿赂。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惊慌中成立了南明政权。马、阮擅权乱政,排挤贤人。逼得手握军事大权的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出兵南京,南明朝廷恐慌不已。
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小人得志的阮大铖却诬陷侯方域暗通叛军,侯方域只好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
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定情诗扇。
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这就是桃花扇的来历。
后来,李香君托人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偷偷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再后来,清军南渡,南明灭亡,侯方域出狱。大明官宦子弟侯方域,这个在书本上被标榜为报国之志的名士,在政治气节上,并没有坚守多久,他降顺了清朝。于顺治八年参加了由清朝组织的科举考试,结果又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这一年的暮春,桃花凋谢。国破家亡下的弱女子李香君无法容忍自己的心爱之人投敌叛国,凄然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悲切地收拾好行装,离开了媚香楼。
无依无靠的她仍坚守气节,拒不追随侯方域归顺清廷,独自来到栖霞山下的葆贞观出家为尼,死后也葬于该地。如今在栖霞山巅北侧一陡峭的桃花涧内,李香君的坟墓仍寂静的躺在那里。
媚香楼一层后侧还有一个比较隐蔽暧昧的景点,这是秦淮青楼甲天下的一个特色风景——暗道,百度地图上叫“水门遗址”。这个暗道的门开在秦淮河旁,并不显眼,事实上这是一个私人小码头,因为古时候达官贵人顾忌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来这种地方要低调,不愿意从正门进入,于是老鸨们想出一个主意,为他们开一个“水门”。所以他们往往在夜色中乘船来这里,从水门进入。
唐代诗人杜牧含蓄地形容这种现象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孔尚任说的就比较直接了:“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下船即登温柔乡,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