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兆航
中华民族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从发现殷墟甲骨文记事开始,也就有了用文字记录历史事件的开端,甲骨文在上个世纪初在京城的中药铺里被发现,我们的祖先们才认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走过多年,殷墟也由此撩起了中国当代考古学的神秘面纱,泱泱大中华,从传说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是一个从萌芽长成参天大树的历史过程,雄立在世界的东方,怎能不让我们自豪?
载于书籍中的故事,几乎每读一本书都在吸引着我,我读过《红楼梦》,更读过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正是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提到了余怀的《板桥杂记》,那么,余怀是何许人也?余怀是生活在明末清初文学家,他的原籍在福建莆田,侨居在南京,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征歌选曲,与当时的江南才子杜凌、白梦鼐齐名,史称“余、杜、白。”余怀当年常游走于秦淮河两岸,并有多个著述留存于世,《板桥杂记》只是其中之一。
多年前,我曾到古城南京的夫子庙区域游览,那时,唯一的想法是想看一看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风光之秀美,令我感叹有余,垂柳低垂,绿水清波,朱自清笔下的格格窗游船从东至西来回穿梭,游人们的喧哗声替代了朱自清和余怀笔下的夜夜笙歌,因为时代不同,游览的时间也不同,我是在下午,而朱自清和余怀是在晚上,晚上的秦淮河岸边,虽说仍然是灯火通明,但是,到了朱自清生活的上个世纪30年代,早已没有了余怀在《板桥杂记》中所记述的秦淮八艳,那个曾在南明弘光王朝时期,能够夜夜传出评弹声声和笑声的媚香楼,也被攻入南京城的彪悍清军一把火烧掉了,细读《板桥杂记》让我了解了当年清军扬州屠城的惨象,及红极一时的秦淮八艳各自的最后归宿,陈圆圆魂安西南,李香君长眠江淮,个个香消玉损。传唱至今的戏剧《桃花扇》记录了她们的美丽人生,悲哀的是她们与一个曾经鼎盛王朝的余光被瞬时淹没在历史烟海中。
过往是一面镜子,苟延残喘的南明弘光王朝,在余怀《板桥杂记》记述中依然是官员腐败,李香君们优雅的演唱抑制不住官员们争权夺利的欲望,从而,导致自己与一个王朝一起被毁灭,到了朱自清生活的时代及当代,由于年清朝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规模宏大的江南贡院日渐人稀,尽管如此,当每年的中秋节,当人们站在横跨秦淮河的文德桥上向河中看,“文德分月”依然是最美胜景。“画里移舟;鸥边旧梦,镜中人影,衣上天香。”古秦淮的各个文化符号,从建业到健康,再从健康到金陵,及金陵到南京,多年的时间跨度中仍然熠熠生辉,乌衣巷、夫子庙、得月楼、江南贡院、李香君故居及余怀的《板桥杂记》,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璀璨……